在這部影片中,曹愷將不同來源的錄像資料片段剪輯在一起:西方搖滾音樂會上觀眾狂歡的畫面,與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群眾的片段互相穿插。這段影像拼貼以布萊恩.亞當斯1985年大熱歌曲《Summer of ’69》的現場演唱版本作配樂,歌頌1960年代美國年輕文化的反叛精神和社會上的自由風氣。片段繼續播放,歡樂的意象逐漸冷卻,換來的是學生抗議運動、爭取民權遊行、反越戰示威、警察鎮壓和軍事行動,最後以原子彈蘑菇雲和嬰孩微笑的疊加影像作結。
本片透過錯綜複雜的混合視覺影像,描述二十世紀中葉改變世界局勢的歷史事件,喚起觀眾注意流行文化和政治之間的關聯和張力,並突出群眾的熱情可被動員,以達至截然不同的結果。《六九年之夏》既是一次政治文化的探索,同時亦是作者曹愷於文革下成長的自我反省。片頭的文字標題寫道,曹愷生於1969年,覺得自己一直「沉睡在紅色的鐵幕中」,直至被東西方變革的喧鬧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