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無題》,1978年,M+,香港
弗朗索瓦・馬爾凱捐贈,2024年,趙無極 © ProLitteris, Zurich, 2025,圖片由M+提供
M+宣布2025年第四個特別展覽 「趙無極:平面作品」(暫名) 亞洲首個全面研究法籍華裔藝術大師趙無極 平面作品的大型回顧展
趙無極,《無題》,1978年,M+,香港
弗朗索瓦・馬爾凱捐贈,2024年,趙無極 © ProLitteris, Zurich, 2025,圖片由M+提供
M+宣布2025年第四個特別展覽 「趙無極:平面作品」(暫名) 亞洲首個全面研究法籍華裔藝術大師趙無極 平面作品的大型回顧展
展覽將於2025年12月開幕,展出200多件作品,以跨領域手法展示趙無極的版畫創作
位於西九文化區、亞洲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欣然宣布2025年第四個特別展覽「趙無極:平面作品」(暫名)。法籍華裔藝術家趙無極(1920–2013)是二十世紀中後期享負盛名的抽象藝術大師之一,本展覽將會是亞洲首個全面研究趙無極平面作品的大型回顧展。
展覽由M+與趙無極基金會共同策劃,以全新視角解讀趙無極在1949至2000年間長期進行的版畫創作。展覽展出M+館藏中200多件趙無極的重要之作,涵蓋版畫、圖冊、畫作、紙本作品及紀錄材料,它們均來自趙無極遺孀、趙無極基金會董事會主席兼主策展人弗朗索瓦.馬爾凱女士早前對M+的慷慨捐贈。展覽還包括趙無極的女兒趙善美向M+捐贈的精選作品,並輔以其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的繪畫和紙本作品。展覽將於2025年12月13日(星期六)在M+地下大堂展廳開幕,展期至2026年4月。
「趙無極:平面作品」(暫名)展示趙無極的創作生涯、版畫作品及其揮灑自如的抽象語言,為其版畫作品的相關研究帶來新視野,既探討這一媒介獨特的美學、技法與風格,亦審視趙無極創作實踐中同等重要的油畫與版畫這兩種媒介的連繫。展覽按時序和主題策劃,探討趙無極如何利用版畫激發其抽象實驗,以及視版畫為一種視覺與思想的載體,促進其作品的傳播,加強他與藝術界的緊密關係,同時彰顯趙無極身為跨文化人物,在戰後歐洲、亞洲和美國藝術界聲名顯赫的地位。展覽將展示趙無極的重要作品包括《亨利.米肖讀趙無極石版畫》(1950)、《昔也納廣場》(1951)和《詩畫的頌讃》(1976)。
趙無極於1949年抵達巴黎後初次嘗試版畫創作,很快便掌握了多種技巧,並開始將這些技巧融入自己的藝術實踐中,並貫穿其整個藝術生涯。他曾形容自己對石版畫及版畫的熱情:「將顏色塗抹在一塊巨大的白色多孔石頭上,無異於塗抹宣紙,讓我感到高興。」展覽勾勒出趙無極版畫創作的歷程,並展現版畫與其油畫實踐中主題、圖式和藝術語言的交相輝映。展覽透過追溯趙無極在蝕刻版畫和石版畫等版畫媒介中的美學和技法演變,凸顯了他為法國著名現代詩人的詩作所委約創作的版畫作品,勾勒他與法國文壇之間的聯繫。
M+博物館館長華安雅強調是次展覽的重要性:「趙無極的平面作品體現了他的創新精神和跨文化影響力。展覽不僅對趙無極的藝術實踐提出新見解,還凸顯了他糅合中國傳統美學與歐洲藝術媒介的成就。我們感謝弗朗索瓦.馬爾凱的鼎力支持,特別是她多年來對M+的慷慨捐贈,促成了是次全面研究趙無極版畫作品的大型展覽,並讓M+成為現時法國以外擁有趙無極版畫作品數量最多、最全面的博物館。」
趙無極基金會主席兼主策展人弗朗索瓦.馬爾凱表示:「展覽是對我丈夫趙無極投身藝術的一生致敬。他的平面作品貫穿了藝術生涯,體現了他汲汲追求對線條、色彩、構圖及傳統中國繪畫美學的創新。能夠在這個全球性博物館的重要回顧展中展示他的作品,我感到非常榮幸。我相信觀眾能在此展覽探索他的非凡人生、藝術生涯以及版畫創作,並從中得到啟發。」
M+藝術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鍊詮釋趙無極的平面藝術:「趙無極的平面作品對他整個藝術生涯至關重要的作用,體現他對這一媒介及其可能的深入鑽研。他的平面作品展現了他藝術創造中極具實驗性的一面,這反映了他的抽象語言在各種藝術運動和文化影響下的演變歷程。這次展覽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讓觀眾探索他創作生涯中較鮮為人知的面向,了解他的藝術如何成為超越國界和文化樊籬的交流媒介。」
M+希克策展人武漠博士及趙無極基金會藝術總監揚.亨德根表示:「我們的展覽呈現手法,旨在凸顯趙無極的平面作品與其更廣泛的藝術創作之間的對話。趙無極以其對色彩和光線深入細緻的研究而聞名,他在這方面的鑽研也體現於其版畫作品之中。相較於他的油畫,版畫更能清晰體現其創作過程中獨特的書法筆觸和用色層次。這些作品的色彩和構圖、氣韻和通透感,奠定了版畫在趙無極藝術創作中的獨特地位。是次合作讓我們能夠全面展示趙無極的版畫和圖冊,建構一個尤具洞見的展覽,向這位抽象大師致敬。」
為配合展覽,M+將出版英文及繁體中文專著兩冊,全面介紹趙無極藝術生涯中豐富的版畫創作,並以多篇文章凸顯M+館藏中趙無極的重要平面之作。
展覽詳情和票務安排將稍後公布。
關於趙無極
趙無極(1920–2013)是二十世紀中後期的抽象藝術大師。趙無極年少時浸淫於中國繪畫和書法,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林風眠、吳大羽,以及其他於1920年代負笈歐洲、引入新風格和教學方法的革新派藝術家。趙無極畢業後留校任教,並與林風眠、吳大羽、丁衍庸、關良、李仲生等前衛藝術家共同在上海和重慶參與各種藝術展覽。
1948年,趙無極前往巴黎,希望留下生活。趙無極在巴黎成就非凡的藝術事業,並發展出標誌性的抒情抽象──一種澎湃奔放的視覺語言,將中國藝術元素和油畫結合到版畫的層疊技法,形成獨特的藝術類型。1970年代初,趙無極回到中國,這趟旅程促使他在移居法國後首次回歸中國水墨創作,這其後與他的油畫平行發展。他亦漸漸投入更多時間在中國創作,如為貝聿銘設計的北京郊區香山飯店(1982)創作了兩幅大型油畫作品,趙無極與主策展人弗朗索瓦.馬爾凱女士在1977年結婚,亦經常在她的陪同下,到前身為其母校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的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任教。
趙無極的作品廣被歐洲、北美及亞洲的博物館收藏。1964 年,他在時任法國文化部長安德烈.馬爾羅的協助下成為法國公民。後於1984年獲頒法國榮譽軍團大軍官勳章、2006年獲大軍官勳章。在1994年獲得日本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賞繪畫獎,並於2002年當選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趙無極於2013年在瑞士辭世。
關於M+
M+是亞洲的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致力於收藏、展示與詮釋二十及二十一世紀的視覺藝術、設計及建築、流動影像,以及香港視覺文化。濱臨香港維多利亞港的M+大樓由世界知名建築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聯同TFP Farrells和奧雅納設計,總建築面積達65,000平方米,設有三十三個展廳,還有學舍、流動影像中心、研究中心、天台花園,以及其他舉辦活動和節目的空間。M+幕牆是全球最大的LED屏幕之一,每晚以香港天際線為背景展示委約作品。M+的永久館藏來自亞洲及世界其他地方,橫跨不同領域,當中的M+希克藏品,論豐富程度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M+今天已是研究和展示當代視覺文化的樞紐,致力啟發大眾的思考及好奇心。
關於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濱臨維港,佔地四十公頃,不僅是香港最新的文化旅遊地標,更是全球最具規模、最富雄心的文化樞紐之一。區內設有眾多地標式文化藝術設施,包括世界級博物館 M+ 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設計匠心獨運的戲曲中心和自由空間等表演藝術場地、佔地十一公頃的藝術公園和海濱長廊,以及興建中的西九演藝中心。
西九文化區每年傾力呈獻逾千場展覽、表演、節目和活動,致力為新晉及享譽盛名的藝術家提供重要平台。西九文化區每年吸引過千萬名訪客,正發展成為香港的國際文化品牌,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