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為新加坡設計工作室 WORK 的創辦人,他展現了平面設計師在跨國文化生產中糅合藝術、時裝和設計所擔當的角色。陳益在不同的商業及自發項目中,大膽測試創意與商業、書本與物件、機器製造與手工製造之間的邊界,挑戰印刷品設計概念與體驗的極限。他自 2000 年起出版季刊《WERK》這一突破界限之作,探索不同印刷技術,實驗圖像與字型的錯位和解構概念。
日本品牌 Comme des Garçons 的2002年春夏系列,推出由渡邊淳彌設計的首個男裝系列,並與《WERK》合辦發佈展,而 WERK: Exhibition 就是為此展覽設計的海報。海報上排滿了高對比、無間距的熒光色字型,介紹展覽以及《WERK》的定位。這個設計呼應了渡邊的成衣系列 ?? 以彩色大寫字體印上表達一些訊息的文字。陳益的「反設計」手法和 Comme des Garçons 的「反時裝」信念類同,兩者均挑戰設計的習慣,亦促成了多次合作,包括《WERK第19期》─ ─ 為慶祝 Comme des Garçons 在新加坡開設新店而出版的雜誌。該期專題是「像男孩一樣」(Comme des Garçons 法語中的意思),亦即女人身在男性世界意味着甚麼。九位女性藝術家以文章、攝影及藝術作品演繹這個主題。封面獨一無二,由全女性團隊以手工黏貼及模版噴漆製成,拼貼雜誌撕頁,噴上數字及字母,以及陳益自穿的 Comme des Garçons 服裝吊牌。這些封面引起Comme des Garçons 創辦人川久保玲注意,她後來決定在 2013 年的春夏系列男裝襯衫及褲子上重現這些活 力四射的封面作品。
《 WERK》一 直是運用多種物料和生產技術的設計 師及藝術家的發表平台。以《WERK第13期》為例,該期雜誌以模切法,回應比利時藝術家 Jan De Cock 的複雜分層構圖。而設計選用兩種紙料做出增厚半吋的效果,是要模仿藝術家2005年在倫敦泰特美術館展出裝置的質感,亦即該裝置所用的纖維板及木夾板的厚度和特殊紋理。同樣,《WERK第21期》試圖體現激進主義設計組織Memphis成員、平面及產品設計師Martine Bedin 的作品。雜誌每部分的頁邊都裁切成重複的幾何圖案,形狀取自 Bedin 所設計的作品之輪廓。
《Pedderzine》由香港時裝店 On Pedder 出版。陳益在 2006年構思時,不僅將之視作設計師品牌手冊,更視為實驗印刷的媒介,以視覺語言細說故事。《 Pedderzine 第 5 期》在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 期間出版,把一疊疊五元美金假鈔圖像釘裝在書頁內,正是對「現金為王」這個金句的具體呈現。 《Pedderzine 第 14 期》向 On Pedder 的誕生地香港致敬,拼貼香港的民間元素,以及一套由金銀衣紙和中國形意符號所啟發的表意文字,看起來就像挽着購物袋的人形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