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2019年9月5日 / Ellen Oredsson

M+人物:润物无声

一个男人坐在一辆拖车的楼梯上,微笑地望向镜头,拖车的车身铺上灰色金属片。

「M+ 敢探号」是Dicky第一个参与的策展项目,由前线走到幕后,在每个岗位所得到的经历,都为他上了宝贵的一课。照片:M+,香港

教学及诠释助理策展人杨柏匡(Dicky)回答了五道问题,为我们介绍他在M+的工作!

是什么驱使你加入M+?

在2015年的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中,我担任了香港艺术家曾建华个展「无尽虚无」的展览实习生。展览由M+及香港艺术发展局合办。当时我刚辞掉在一所本地中学的工作,时刻在问自己:「到底世上有没有一份能够让我全情投入的工作?」我在大学修读创意媒体,希望能从事与文化艺术相关的职业。当中最令我向往的是与不同的人合作,过程中能凝聚多种价值观念,继而互相启发。那时,我觉得策展人是很神秘的岗位,甚至以为策展人像是公关,专责与传媒打交道或市场营销等工作,从未想过这是一份能润物无声、关顾他人的职业。

我想起实习时期在威尼斯与Stella(M+教学及诠释主策展人)的对话。 Stella是「无尽虚无」展览的联席策展人,那时她过来工作,顺道与我和另一位实习生吃了一顿饭。我们谈到她在工作上与人合作的经历,每个故事也像是诉说着一种她对策展工作的信念──以人为重。她与艺术家和与观众的互信关系触动了我,也从此改变了我对博物馆策展人的看法。

不过,我却从没想过自己会加入M+团队,见证「M+ 敢探号」的诞生和演进过程。这个计划既为我的博物馆工作生涯带来难忘的开始,也一直扶助我在M+的成长。

请描述你日常的工作。

晚上,一辆拖车停在路旁,车身铺有灰色金属片,另贴上有镂空「M+ 敢探号」标志的大幅黑色物料,准备在其上喷漆。一个人站在拖车旁的梯子上。

「M+ 探敢号」启航前的一晚,团队在货柜场通宵赶工,为银色的货柜喷上计划的标志。 Dicky见证了「M+ 探敢号」的诞生,也自此成为了它的第一位观众。图片由杨柏匡提供

博物馆的工作每天都变化不断,所以我实在没有一天是寻常地度过的。

我的主要工作是策划供学校及教师参与的教学活动,当中M+的首个校园外展计划「M+ 敢探号」是穿梭于香港不同校园的流动创作教室,自2016年起,M+每年委约一至两位本地创作人构思一件参与式作品的雏型,作品随着这辆特制拖车的校园巡回每天蜕变,成为一个不断由学生重构的展览。

由于学校的情况各有不同,我们需要灵活配合学校的环境。计划期间,我感到自己像个要随时赶到不同地方「救火」的消防员。不论接到有关泊位的改动、驾驶通道的阻塞或恶劣天气等通知,我们都要即时想出解决方案,让校园活动能如期举行。

你在M+最难忘的经验是什么?

一个男人将延长电线连接到「M+ 敢探号」的插头。

「M+ 敢探号」的工作团队曾遇过突发的情况,最终要在没有电源的展厅内摸黑布展,以赶及迎接第一群到场参观的师生。照片:M+,香港

「M+ 敢探号」巧妙地提供了一个空间,给予我和观众很多意想不到的对话。

我还记得于第二年「M+ 敢探号」校园巡回期间,我遇上一位非常热爱纹身的学生,他更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他背脊上的纹身。我俩交谈了很久,说到他想成为纹身师的梦想,以及其家人的反对,也说到他觉得校园生活有多浪费光阴,阻碍他步向成为纹身师的志愿。他重覆抱怨,如果他早就辍学到校外学习纹身,今天已经成为纹身师了,为何还要待在学校读生物和历史?

我跟他说,一位纹身大师不只在乎把图案纹好的技巧,更在乎透过纹身作品把他的独特见解和思考「纹」在别人的皮肤上。而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便能滋养我们建立批判思维,以及不从流的价值观,从中达至这种艺术造诣。

一幅采用不同颜色箱头笔所画的人脸,脸上额头位置画了另一张细小的脸,被一个心围着。

李香兰为那位热爱纹身的学生所画的肖像,记载了他和Dicky的惺惺相惜。图片由杨柏匡提供

在学生参与的工作坊中,插画及绘本作家李香兰会挑选几位学生与她对谈,一边访问,一边按他们所分享的故事画下他们的肖像。李香兰也有访问那位跟我详谈的学生,但他看似不乐于在众人前多谈,总是不太投入地回答。但当李香兰追问他有没有想感谢的人时,他竟出乎意料地说出我的名字!李香兰即时在他的人像画上画了我的样子,然后再请他多添几笔,他便围着我的画像画了一个心形图案。我跟这位学生才刚相识,实在没有想过他会如此珍重自己所说的话。

请在M+藏品中,挑选一件你最喜欢或令你深受启发的作品或物件。

装置艺术品中,九张木书桌排列成三行。每张书桌上都有一个电动卡式录音带播放装置,连着书桌的座位上则有一个金属架,每个架上都装设两个模塑成形的人头,塑像眼睛紧闭。

Heri Dono,《思想发酵》,1992至1993年,木书台、玻璃纤维、金属、书本、卡式带播放机、电子零件,M+,香港,© Heri Dono

Heri Dono的作品《思想发酵》呈现了多个只会机械式点头的人头雕塑,象征一个受到高度钳制、人民必须遵从指令处世行事的社会。

我在M+与学校合作的经验,使我特别关注作品中人头雕塑的机械式反应。这种反应警惕我去思考课室等正规的教学场所可如何影响学生汲取知识。这作品也提醒我时刻反思每个学习平台的限制,发掘博物馆这非正规学习环境的独特之处,让我们透过博物馆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学校以外的知识交流平台。

我们相信,一个理想的教学场所应开放给主动积极的人持续学习,并且经常鼓励批判思考及多元的意见。

有什么关于你的事,是同事不知道的?

我想很少同事知道我曾从事香港电影制作。我所参与的第一部商业电影是许鞍华导演的作品。我在电影业所获得的经验也对我在M+的工作大有助益。

我学会借用场景和道具去说故事。记起当我初次参与具规模的独立电影制作,戏中有一幕的场景是葬礼。为此,我学习设计及制作殡仪花牌,更认识了各种花的特性和花语。我以往在电影业所学到的知识,也能应用于筹备邓国骞在「M+ 敢探号」的展览,为其作品添置与内容环环相扣的场景和道具。

一个戴着口罩的男人在电梯内自拍,他背着好几个袋子,还拿着一大卷泡泡纸。

筹备邓国骞的「M+ 敢探号」展览期间,Dicky为展览四出张罗道具。图片由杨柏匡提供

我在电影美术工作上遇到的第一位美术指导,是我美术上的启蒙老师。他相信电影美术的重点不在于创造绚烂或争艳的画面,而是编排富真实感的场景陈设,让演员与它互动,不着痕迹地诉说使人信服的故事。也许策展人的工作亦如是──我们就像一面镜子,在观众不察觉我们存在的情况下,反映艺术家的所思所想。

内容由Ellen Oredsson转述。为确保行文清晰, 以上访谈经过编辑。了解「M+ 敢探号 2020」更多。此文章原於「M+ 故事」發佈。

附注:此文章的简体版本由机器转换自繁体版本。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