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建築如人生:
貝聿銘

詳情
種類: 講座
語言: 廣東話、英語、普通話
觀眾: 公眾
位置: 大台階
通達安排:

建築如人生:
貝聿銘

現代建築大師貝聿銘(1917–2019)的作品享譽全球,包括巴黎大羅浮宮、中銀大廈等廣為人知的地標。到底他是如何一路走來,成為建築界的不朽傳奇?

在設計地標項目以外,貝聿銘對人生和建築創作擁有獨特的人文見解,而這種獨樹一幟的人生觀和創作觀,正是其作品深入人心、歷久彌新的原因。全新特別展覽「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將以此為題,呈獻首個回顧這位美籍華裔建築師一生的大型展覽。

開幕講座將邀請多位曾與貝聿銘共事的人士分享個人經歷,回溯貝聿銘如何體現其建築、城市及人生觀。展覽的聯合策展人王蕾將與三位講者對談,包括貝聿銘之子貝禮中,以及曾參與貝聿銘旗下大型項目的建築師曹慰祖和Aslıhan Demirtaş。他們將回顧與貝聿銘聯手設計北京香山飯店(1979–1982)、香港中銀大廈(1982–1989)及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2000–2008)等重點項目的經歷,大談合作過程中一些不為人知的軼事。

是次講座將以英語進行,提供廣東話及普通話即時傳譯。點擊「登記」免費參加。展覽門票可按此購買。

貝聿銘及法國總統弗朗索瓦 · 密特朗檢查羅浮宮金字塔的玻璃樣品,1987年,© Marc Riboud/Fonds Marc Riboud au MNAAG/Magnum Photos

中銀大廈(1982–1989)外牆,香港,2021年,由M+委約拍攝,2021年,© 何兆南

一群中國官員檢視香山飯店(1979–1982)的模型,北京,1979年,圖片:© 曹慰祖

從環繞博物館東側的公共海濱長廊望向伊斯蘭藝術博物館(2000–2008),多哈,2021年,由M+委約拍攝,2021年,© Mohamed Somji

貝聿銘及法國總統弗朗索瓦 · 密特朗檢查羅浮宮金字塔的玻璃樣品,1987年,© Marc Riboud/Fonds Marc Riboud au MNAAG/Magnum Photos

中銀大廈(1982–1989)外牆,香港,2021年,由M+委約拍攝,2021年,© 何兆南

一群中國官員檢視香山飯店(1979–1982)的模型,北京,1979年,圖片:© 曹慰祖

從環繞博物館東側的公共海濱長廊望向伊斯蘭藝術博物館(2000–2008),多哈,2021年,由M+委約拍攝,2021年,© Mohamed Somji

相關展覽

頁頂圖片:貝聿銘與積琪蓮 · 甘迺迪 · 奧納西斯及賓客在香山飯店的開幕典禮上,1982年,圖片: © 劉香成

更多活動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