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2019年8月6日 / Ellen Oredsson

細說藏品:邱良的《儷人行(告士打道,1961)》

黑白照片中,兩名身穿長衫、腳踏高跟的女人在街上並肩而行。鏡頭從她們後方拍攝,可見街道左邊有寫着中文字的柱子,右邊則有店舖。一群人數不多的男人聚集在她們前方。

邱良,《儷人行(告士打道,1961)》,1961年,銀鹽照片,M+,香港,© Photo Pictorial Publishers Ltd.

邱良的《儷人行(告士打道,1961)》(1961)是M+館藏之一。它是甚麼樣的作品,由誰創作,M+又為何會將它納入館藏?

關於《儷人行(告士打道,1961)》

《儷人行(告士打道,1961)》是香港攝影師邱良(1941–1997)的作品。他是街頭紀實攝影先驅,以拍攝香港民生百態的作品聞名。

這件作品攝於1960年代初香港,當中可見兩個身穿長衫的女子,沿着告士打道姍姍而行。構圖簡潔有力,柱子和店舖見於街道兩旁,巧妙地襯托中央的女子。一如邱良所拍的其他作品,這張照片捕捉了香港人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和真實的互動交流,兩位女士的打扮更為照片注入老派時尚的優雅美感。照片從背面拍攝,引領觀者跟隨女人卻無法得見她們的表情,令人對她們的身分和去處不禁浮想聯翩。

《儷人行(告士打道,1961)》發表於香港攝影雜誌《攝影畫報》。雜誌於1964年創刊,2005年停刊,營運了接近41年,由出版人李青、攝影師陳復禮與麥峰創辦,希望加深世界對中國的了解。

關於邱良

一個赤腳男人拉起一架人力車,車上坐了一個身穿白色水手服的男人,二人靜止不動。另一個身穿水手服的男人站在行人路上拍攝他們。行人路上有兩個倒在地上的木牌,上面寫着「危險」二字,後方牆壁畫滿塗鴉。

邱良,《攞景》,1966年,黑白照片,M+,香港,© Photo Pictorial Publishers Ltd.

香港攝影師邱良自1960年代起拍攝令他廣為人知的香港街頭攝影作品。

邱良在二十出頭、仍是學生時已對攝影產生濃厚興趣,積極參與沙龍聚會及攝影比賽展覽,認識業內人士並觀摩他們的作品。他在1960年代開始其職業攝影師生涯,當時正值香港沙龍攝影的黃金時代。參與沙龍攝影展的照片,大多以擺拍的靜物和人像為題材,講求詩意及形式美而非反映現實之美。反之,當時大部分拍攝日常生活的照片,則着重其記錄性而非藝術性。像邱良一樣會在捕捉街景的同時兼顧美學元素的攝影師,為數不多。

黑白照片中可見一個書報攤,照片右半部分有一個人的背影,那人坐在凳子上,把頭擱在櫃枱上面。身旁的矮架陳列了一些雜誌。左上方的牆上貼滿賽馬和賽狗的告示。

邱良,《狗馬當道》,1968年,銀鹽照片,M+,香港,© Photo Pictorial Publishers Ltd.

邱良任職於國泰機構電影時,隨着外景拍攝團隊走遍香港,讓他有機會拿着輕巧的Rolleiflex 6x6相機,在瞬息萬變的殖民地香港拍攝民眾日常。在他鏡頭下的市民生活有一種令人身歷其境的真實感,其黑白攝影作品亦喚起人們對昔日的懷舊之情。

黑白照片呈現一個過馬路的人,可見其七分背影。那人肩上挑着扁擔,每邊掛着一個金屬容器;他的右手握着其中一個盛着水的容器的手柄。一輛模糊的汽車出現在左上方。

邱良,《搏命撲水》,1963年,黑白沖印,M+,香港,© Photo Pictorial Publishers Ltd.

邱良曾為多個組織和刊物工作:1965至1970年,他在國泰機構(香港)擔任攝影師;1971年,他為當時香港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電影拍攝劇照,並為影星拍下迷人的宣傳照;1973年,他創辦《攝影生活》月刊;而在1980年,他成為《攝影藝術》雜誌總編輯。

《儷人行(告士打道,1961)》對M+館藏的重要性

黑白照片中,一個女人在右下角講電話,她用雙手拿着聽筒及電話線,面露微笑。她身後有一道黑牆,佔了照片大部分空間,牆上放滿了名人的黑白照。

邱良,《影迷》,1968年,銀鹽照片,M+,香港,© Photo Pictorial Publishers Ltd.

邱良是香港很重要的紀實攝影師,人們把他與法國攝影大師、街頭攝影先驅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08–2004)相提並論,將他譽為「香港布列松」。布列松提倡「決定性的瞬間」理論,意即等待完美的瞬間才按下快門,此理論亦可見於邱良的作品。在1960年代,香港紀實攝影師的數目寥寥可數,攝影市場亦尚未成形,因此那個年代的照片甚少能保存至今。收藏這些舊照片並進行研究,是文化機構的重要任務。

黑白照片呈現一條煙霧瀰漫的小巷,前景有一個蹲下的女人側影,她身旁放了幾個桶。她轉頭望向照片中景一個上身赤裸的男人和追在他身後的小孩,再後些有一群人。照片頂部的長桿掛着衣服。

邱良,《巷裏人家之一》,1960年,黑白照片,M+,香港,© Photo Pictorial Publishers Ltd.

邱良的照片啟發了無數藝術家及創作者,例如電影導演王家衛和電影攝影師杜可風(見於《花樣年華》中張曼玉裹在旗袍中的風情)以及藝術家組合梁志和+黃志恆(見於「今天我們尋回昨天遺失的他」系列中《拍照的美國海軍》)。邱良的作品亦橫跨香港視覺文化、流動影像及視覺藝術多個領域,成為M+藏品的重要部分。

黑白照片中可見一個人身穿雨衣、頭戴闊邊帽,在香港街道上冒着大雨騎單車。背景中有一個撐着雨傘的行人跑過。

邱良,《冒雨前進》,約1969年,銀鹽照片,M+,香港,© Photo Pictorial Publishers Ltd.

邱良的香港街頭照片猶如一扇讓我們窺視舊日香港的難得窗口,由此可了解香港從前的面貌及變遷。他的作品以尋常百姓與其在這個城市公共空間的日常生活為切入點,這角度格外重要但又常為人所忽略。不論觀者與香港的關係為何,都可以歷史的視角重新認識香港。

此文章原於「M+ 故事」發佈。

Ellen Oredsson是M+的網絡編輯。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