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2019年5月3日 / Ellen Oredsson

破格之美──王禾璧的寶麗萊作品

寶麗萊照片中,可見一個年輕女人在鏡頭前擺甫士,她戴着時尚的太陽眼鏡,雙手交叉抱胸。這張照片有點歲月的痕跡。

王禾璧,《自拍肖像一,香港》, 1981至1983年,染料擴散轉印照片, M+,香港 ,© Wong Wo Bik

回顧香港攝影師王禾璧於1980年代拍攝的寶麗萊作品

香港攝影師王禾璧(生於1949年)以其建築地標的攝影作品最廣為人知,記錄了香港從殖民地過渡至後殖民城市的歷程。相較之下,其即影即有的作品卻揭示了她作品中較鮮為人知的一面:具實驗精神、大膽、以女性為中心、有自傳色彩,偶爾還帶點超現實。M+收藏了她不同時期的寶麗萊作品,包括她學生時代的實驗作品和她1980年代間風格更趨成熟的作品,涵蓋建築及以上提及的主題。

王禾璧於1970年代末展開其攝影生涯。她對即將會被拆卸的建築尤感興趣,在拍攝歷史建築及其他場所時,亦會把過往住戶的生活痕跡也一併捕捉下來。她的作品,與黃楚喬李家昇等攝影師的作品一樣,為香港的實驗影像創作鋪路。

寶麗萊照片中,一個赤腳的人把一隻腳踩在地上的布料上,那人身穿紅色長裙,裙上有細小的樹葉圖案。

王禾璧,《紅磡工作室內,作者之自拍照 #1》, 1982年,染料擴散轉印照片, M+,香港 ,© Wong Wo Bik

1980年代初,王禾璧赴美留學回港,便開始使用寶麗萊進行實驗攝影。寶麗萊攝影即影即有的特性令攝影變得更為方便,造就很多創作的可能性,深受不少藝術家讚賞。因此寶麗萊公司主動向藝術家提供相機和膠卷,鼓勵他們創作。王禾璧是唯一得到寶麗萊委約以書籍形式出版其作品的香港藝術家。那本書就是《色與尚》,收錄了她親自挑選發表的50幅攝影作品。

《色與尚》的拍攝主體包括王禾璧自己、工作室內部、老布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她以令人意想不到、不可能,甚或是超乎現實的方式架構這些元素,並利用寶麗萊照片細膩和隨機的特質,引領觀者更細心觀察照片,尋思當中的場景和物件。

寶麗萊照片中,一個女孩面朝下方,把頭擱在一個身穿白色短裙和灰色毛衣的人的大腿上。
寶麗萊照片中,一個身穿白裙的女子處於幽暗的空間中,背向鏡頭。

左圖:王禾璧,《兩姊妹》, 1981年,染料擴散轉印照片, M+,香港 ,© Wong Wo Bik
右圖:王禾璧,《寶麗萊光譜五》, 1981至1983年,染料擴散轉印照片, M+,香港 ,© Wong Wo Bik

王禾璧在學生時代已與行為藝術家緊密合作。她喜歡以行為動作說故事,這點在其寶麗萊照片的構圖中亦可見一斑。這些照片一反連貫的敘事方式,猶如「說到一半的故事」[1]。而這造就了照片中超現實及有時令人不安的視覺元素,使之更震攝人心。王禾璧亦經常用寶麗萊拍攝自己,這種既是拍攝對象又是攝影師的身分,也產生了難以言喻的張力。

此文章原於「M+ 故事」發佈。

Ellen Oredsson是M+的網絡編輯。

  1. 1.

    Eve Tam(譚美兒):《Hong Kong/China Photographers Four: Wong Wo Bik》(香港:宏亞出版,2009年)。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