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黑白照中的是橫尾忠則。

橫尾忠則為演劇實驗室「天井棧敷」設計的海報,向法國文學藝術雜誌《白色評論》一張著名海報致敬,彰顯了藝術協作的力量,以及在創作上敢冒風險的重要性。

1967年,日本雜誌出現一則廣告,標題寫上「怪優、奇優、侏儒、巨人、美少女等大募集!」乍聽以為是「怪胎秀」招募奇才,誰想到這標誌着一個前衛藝術團體的誕生?身兼詩人、作家、電影導演、馬術和拳擊比賽評論人,擁有十八般武藝的寺山修司,就在這一年,將他的創作擴展至劇場,正式創立演劇實驗室「天井棧敷」。

絲網印刷紙本作品中,一隻大象以後腿站立。畫面右下方有一個人銜着煙斗,並抬起大象的前腿。上半部分有兩個人站在大象背上,其中一人捧着半個柑橘,後面那人拿着一塊告示牌。

橫尾忠則,《天井棧敷定期會員募集》,1967年,絲網印刷紙本,M+,香港,© Courtesy of Tadanori Yokoo

平面設計師橫尾忠則在攝影師細江英公牽線下,與寺山修司結緣。有一陣子,二人老友鬼鬼,幾乎天天見面,橫尾忠則理所當然成為天井棧敷創團十六名成員之一。劇團首三齣劇目《青森縣的駝背男》《大山胖子之犯罪》《毛皮瑪麗》,均由橫尾忠則負責舞台設計和海報設計。其中,《毛皮瑪麗》海報以至劇作本身,均與不同文本有着互文關係,值得仔細閱讀。

海報中可見一個頭戴帽子的女人,她手上拿着一本《白色評論》雜誌,她身旁的男孩擺着嘲笑般的表情,並豎起大拇指。

皮爾.波納爾,《白色評論》宣傳海報,1895至1900年,S. Emmering Bequest,阿姆斯特丹,公共領域

了解《毛皮瑪麗》海報之前,或許先要認識法國文學藝術雜誌《白色評論》(La Revue Blanche),因為橫尾忠則沿襲照搬了該雜誌1894年由法國後印象主義畫家皮爾.波納爾(Pierre Bonnard)繪製的海報。波納爾以單色作畫,畫中有三個人物剪影:一位披着皮草的女人拿着一本《白色評論》,相信她是米希亞.塞特(Misia Sert),即雜誌創辦人之一塔迪.納坦遜(Thadée Natanson)當時的妻子,以及畫家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和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等人的靈感繆思;她身旁有一位報童打扮的男孩,豎起大拇指,指向她手中的雜誌;報童身後的報攤則有一位佝僂的男人背影。以上所作的描述,可以原封不動套用在《毛皮瑪麗》海報,只是報攤消失了,而女人手上拿着的《白色評論》變成一封玩味十足的道歉信,信中寫道:「親愛的皮爾.波納爾閣下,請原諒我侵犯了您的作品。橫尾忠子」。在海報右下方,橫尾忠則再次致敬波納爾,明目張膽地署名「Pierre Yokoo」,而非像他先前的海報那樣簽署其名字的英文拼音「Tadanori Yokoo」。

絲網印刷紙本作品呈現兩個人的黑色剪影,他們擁有黃色的臉孔和手部,粉紅色背景充斥日文字。畫面左方那人的帽子形態蓬鬆,並觸碰到畫面頂部。右方那人其中一條腿往後踢起,頸上戴着粉紅襯黃格子圍巾。

橫尾忠則,《毛皮瑪麗》,1968年,絲網印刷紙本,M+,香港,© Courtesy of Tadanori Yokoo

為何橫尾忠則要挪用波納爾的作品?

首先,海報中三人面向的方位與《毛皮瑪麗》的情節息息相關。《毛皮瑪麗》改編自亞瑟.李.科皮特(Arthur Lee Kopit)寫於1960年的劇作《Oh Dad, Poor Dad, Mamma’s Hung You in the Closet and I’m Feelin’ So Sad》,兩者同樣講述母親禁錮兒子並操縱其人生,父親雖然缺席,卻又不時彰顯自己的存在。在科皮特的版本,父親以屍體的姿態觀察大局;而在寺山修司的版本,父親(準確來說是養父)透過性別易裝來擔當母職,換言之,毛皮瑪麗是一個雌雄同體的角色,表面上是女嬌娥,實際上卻是男兒郎。回到波納爾的畫作,女人和報童佔據畫面中央最搶眼的位置,光明正大,以正臉迎向觀眾;男人則出現在畫面右側,背對觀眾,化成一團黑影──這不就是毛皮瑪麗的寫照嗎?瑪麗在人前裝扮成女性,承擔起母親的責任(旁邊的報童可解讀為其養子),然而其男性身分躲在暗處,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其次,海報中的女人身穿皮草,固然與「毛皮瑪麗」的藝名契合,然而她披戴皮草的方式,也間接宣示了角色曖昧不明的身分。

絲網印刷紙本作品的局部,呈現一個人的黑色剪影,他擁有黃色的臉孔,粉紅色背景充斥日文字。那人的帽子形態蓬鬆。

橫尾忠則,《毛皮瑪麗》(局部),1968年,絲網印刷紙本,M+,香港,© Courtesy of Tadanori Yokoo

細心一看,女人的臉上只有雙眼和鼻子暴露人前,其嘴巴和脖子均被皮草遮蓋,這意味着她原本的男性生理特徵如鬍鬚與喉結也一併隱藏起來,呼應毛皮瑪麗亦男亦女、雌雄莫辨、性別流動的身分。歸納以上兩點,橫尾忠則將《毛皮瑪麗》與波納爾為《白色評論》繪製的海報結合,可謂天造地設。

當年排演《毛皮瑪麗》時,發生了一段插曲。導演東由多加與橫尾忠則大吵了一場,雙方爭持不下,最後以橫尾忠則退出劇團告終。那場爭執誰對誰錯已經無從考究,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齣劇目的海報是橫尾忠則為天井棧敷設計的最後作品,橫尾忠則與寺山修司的夢幻合作至此成為絕響。

本文於2023年3月15日首刊於《明報》,現經編改及翻譯發佈於此。原作者:柯家紈 ;編改:網絡編輯梁仲汶。

頁頂圖片:橫尾忠則於日本東京接受朝日新聞的訪問,刊於1971年7月16日,攝影:朝日新聞經由Getty images提供

柯家紈
柯家紈
柯家紈

柯家紈是M+副編輯。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