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影像计时员

详情
导演: 多位
格式: 44分钟
语言: 多种语言
参加者: 公众
位置: 1院
通达安排: 轮椅
更多信息:

M+会员及赞助人可于2025年4月25日至27日期间优先购票。公众门票于4月28日10:00起公开发售。

影像计时员

艺术家可透过创作支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本节目以探索这些作品为基础,选映的六部影片以快速的剪接、节奏鲜明的镜头、渐次加强的推进与断续的配乐,令人在声音与影像的跃动交织之中萌生时间加快之感。这些作品横跨1960年代至今,反思亚洲现代进程、工业化发展,以及二十一世纪资讯超负荷的处境。

节目以饭村隆彦和金丘林的16毫米菲林概念影片的先驱之作起首,之后跨越各种流动影像格式,包括鲍蔼伦以创新手法运用VHS录影带,模糊现实与虚拟空间的界限;郑智礼利用数码后期制作技术,创作出一首建筑的交响曲;泰奇锡比轼将1980年代的电影片段重组成让人百感交集的无声蒙太奇,而张英海重工业则带观众感受数码时代中时间愈加紧迫的激荡体验。

饭村隆彦《每秒24帧》,1975,相片由LUX提供

金丘林《1/24 秒的意义》,1969,相片由Light Cone提供

鲍蔼伦《借头借路Ⅱ》, 1989,相片﹕M+,香港

郑智礼《门》,2008,相片由艺术家提供

泰奇锡比轼《最后迫害的时刻》,2012,相片由艺术家提供

张英海重工业《完》,2000,相片﹕M+,香港,© 张英海重工业

饭村隆彦《每秒24帧》,1975,相片由LUX提供

金丘林《1/24 秒的意义》,1969,相片由Light Cone提供

鲍蔼伦《借头借路Ⅱ》, 1989,相片﹕M+,香港

郑智礼《门》,2008,相片由艺术家提供

泰奇锡比轼《最后迫害的时刻》,2012,相片由艺术家提供

张英海重工业《完》,2000,相片﹕M+,香港,© 张英海重工业

页顶图片:泰奇锡比轼《最后迫害的时刻》,2012,相片由艺术家提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