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本网页已自動翻译成简体中文。

程展纬:以社区为素材
程展纬:以社区为素材
10:03
视频文稿

程展纬:香港有些景色是⋯⋯香港很小,但有很多视觉冲击的文化。很多时候由一,慢慢累积到无数。我很多作品都是关于「众数」,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到最后变了我们所称的「一群」。我们不是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最后成了一个群体。

我自己做作品是由所谓的观察开始。其实就是对应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需要做观察。所以我毕业之后,决定做观察。这张相片是在薄扶林村。当时我租的一个房间内拍摄,(我)用一个房间转变为一个针孔相机,把窗口缩到很小,整个空间没有人。我觉得这个感觉颇贴近当时市区重建的议题,好像整个城市空洞了。这些本来是很日常的东西,但是(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倒转了,投射在墙上。在房间中,我们便能重新很敏感地去看一件事。

艺术家是有角色的。 (他们)有一种优势,能带出距离感,由此尝试寻找另一个角度去看一个事物。结果在2007年之后,我开始有愈来愈多介入社会的想法,一些发起细小运动的想法,就像天星、皇后(码头)那时的运动。其实对我而言,开始令我(与社会)拉近了。究竟除了我自己的创作空间以外,外面的社会与我有何关系呢?做作品的时候,你一定要亲自去做,所以都会参与到那些运动,一切就是从这张椅子开始。当时我经常在香港艺术馆做展览,所以跟艺术馆的保安员很熟。有一次看到他们很累,问他们为什么,我才发觉原来(展厅中)没有椅子,于是我帮他们在留言本上留下这项诉求。

在2014年后,香港的气氛在社会运动方面,有种失落的状况。而椅子运动在那时亦有一个很奇怪的发展,我们令到十多个品牌的公司全线改变。原因不是因为我,我只是站在最前的一个人。只是在这个时代里,有很多人很渴望有一些改变。如果我们由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而制度上亦有一个可以修正的位置,我觉得艺术家其中一个角色就是负责做这件事。

(我觉得)身分的流动性,就是回归一个人最原始的状态。我开始对保安员的身分的想像有兴趣,为什么你不能做保安呢?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一条界线,很清楚的区别你做什么、我做什么?

这里是我一开始做保安的其中一个地方,香港铁路博物馆。它是唯一没有闭路电视的博物馆,所以很多有趣的东西可以(在这里)发生 。后来我慢慢发觉,其实我最需要想像的是上班时间。因为上班某程度上有最大的限制,但是我们更应该投放更多想像在内,提升生活的质感。

我再三强调我不是装作一位清洁工,而是演绎一位清洁工可以怎样做。究竟现在收取最低工资的是什么人呢?开始的时候,我是想做一个这样的调查,因为他们那个岗位很有趣。他们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人,离弃什么、丢弃什么、发现什么,他们比很多研究者走得更前。

去年巴塞尔艺术展,我们在1a空间的展位发起了一个众筹,我们在1a空间的展位发起了一个众筹,希望在地铁卖一个关于清洁工的广告,但是未决定(广告中的)议题。过了一年多,我在这里工作后,看到很多市民丢弃垃圾的方式才做了这个广告。呼吁市民在丢弃垃圾时,为清洁工想一想或者理解一下处理垃圾的清洁工的处境。我觉得广告带出一个很清楚的信息。在容许这个广告发生的时候,确认了这个讯息,就是清洁工有权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公开、堂堂正正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有一种能力比很多人来说多了一种能力,能够将一些被人忽视的东西、已存在的东西被看见 。

我觉得要做有关社区的项目,我一定要在自己居住的地区做。因为你才会慢慢……比较容易累积(成果) 。我后期的很多社区项目都在大埔开展,很多发现都在大埔出现。近年,我很着重于探究的形式。我想探讨艺术家如何去演练公民这个角色 ,如何发掘有哪些问题需要倡议,以此作为一种创作媒介而非做一件件作品,不是说那个烟灰缸是一件作品。

程展纬:今天什么日子?今天是我师傅当清洁工的20周年。

霞姐:我只是个垃圾婆,什么师傅?

程展纬:一、二、三

霞姐:你真是的⋯⋯

程展纬:这种交流是很平等的。我不用刻意取悦他们,他们也不会取悦我。是一种在物料技术上的交流。

霞姐:两者混合。如果你做出来的扫把,反正都没用要丢,倒不如把材料拆掉用来造这把。是否比较软?

程展纬:扫把很有趣,因为它很多部分都来自植物,尤其是我们研究的蒲葵叶扫把,而这些植物经常在不同地区看到,然后我们在大埔北,找到十几种制造方法。原来不同清洁工,会因为不同的情况,或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设计。我觉得这是其中一种令我们看到「他们」的方式,他们不是同质化的人。落叶对于清道夫来说可能是一种劳役,但对市民而言,扫地可以是舒缓身心的活动。所以我们会想,其实如果这些扫把,公众都可以参与(使用)的时候,会是怎样呢?尤其是这条路,扫落叶时我们觉得很舒服,就像是一个「情感空间」。即是你来到这里会觉得很安静、很舒服。我们希望这个地方,能透过不同的活动带来一些改变。

不断在同一个地方做一些事,你的网络就可扩大,变得更巩固。每一个人就是一颗像素,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点,人们就可共同去砌出一个影像。

后面的作品我做了多少年呢?已做了八年、九年。 「曱甴」我做了十多年 ,劳工议题我也做了很多年,由2007年到现在。我从没试过短暂做一做,然后不做,还未能改变就只有继续做、继续讲。因为那些东西也在我生活上占一席位,只好坚持不懈,继续做。

那些东西也是我生活上的其中一个位置。就是咬着,继续去,是的。

艺术家程展纬在过去二十年以创意十足的创作,将观众的目光带向香港重要的社会议题。

程展纬创作了一系列聚焦于劳工权益、基层运动、香港城市发展的作品。他运用以研究出发的手法,深入本土社群,了解各个弱势族群的遭遇和忧虑。他以长时间的方式介入社区,化身为清洁工、保安员等角色,颠覆大众对艺术和艺术家身分的既定想法,借此诘问一个人的身分界限从何而来,并将鲜被讨论的议题带到公众视线之中。 “我再三强调我不是装作一位清洁工,而是演绎一位清洁工可以怎样做。”程展纬表示。

程展纬将胶瓶内的污水倒进清洁车的水桶中。

身为艺术家和参与者,第一身的经验是程展纬作品的重要素材。说到他的创作,程展纬反问:“为什么会有一条界线,很清楚的区别你做什么、我做什么?”

“究竟现在收取最低工资的是什么人呢?”程展纬说到。 “开始的时候,我是想做一个这样的调查,因为他们那个岗位很有趣。他们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人,离弃什么、丢弃什么、发现什么,他们比很多研究者走得更前。”对程展纬来说,这是其创作的核心,也是他眼中艺术家的作用:“我们(艺术家)有一种能力,能够将一些被人忽视的东西、已存在的东西被看见。”

程展纬是记录者,也是倡导者,将迫切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显露于人前,并为那些经常被人忽视的人发声。他邀请我们透过社群间的讨论和行动,重新想像公民社会的结构。

制作人员

制作

M+

导演

伍韵怡

监制

叶文希

摄影

叶文希、卢镇业、曾梓洋、伍韵怡

摄影助理

关兆宏

收音

陈宇轩

剪接

罗倩欣

音乐

黄衍仁

调色师

吴思龙

M+制片

丘雪君、陈慧卓、张嘉琳、苏浚

M+策展研究

彭绮云

M+文本及字幕编辑

梁仲汶、林立伟、苏浚

特别鸣谢

程展纬

亚洲艺术文献库

霞姐

刺点画廊

大埔艺术中心

香港赛马会社区资助计划-“创不同”学院

香港艺术馆

见㠀

1a空间

永顺清洁服务有限公司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