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此书信体文章回应郭柏青的数码委约作品《谜图》[1]

致郭柏青:

我绕着主转,绕着太初的塔楼转。

我转了数以千年。

而我尚未知道:我是一只隼、

一场风暴,还是一阙伟大的歌?

──Rainer Maria Rilke [2]

我成长过程中,既说“いちご”(日语,意为草莓),同时亦说“strawberry”(英语,同指草莓)。这是我不信任语言的开始。

──Kanna Hüdson [3]

巴尔达萨雷·佩鲁奇,《蜷伏的阿特拉斯》(Crouching Figure of Atlas),1481–1536,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Harry G. Sperling Fund, 1992。照片由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www.metmuseum.org.

我的侄子五六岁时开始用他父亲的流动电话向我发送短讯。他发挥奇思妙想,设计出一段段由图释组成的段落,并将字符串连起来,形成一个风格独特的图像故事。我对他自己构思的自娱方式感到欣喜,想象他在电话另一端,收到我回复的图释时的满足感。

这种沟通形式一反常态的老成之处,令我着迷。首先,我在他这个年纪时,并无用流动电话与任何核心家庭以外的亲人沟通过。其次,当时接口设计师栗田穰崇还未在日本流动通讯公司NTT DOCOMO发明第一套现代绘文字。待对话式用戶接口成为主流之时,我与千禧一代同侪一样,与其他世代脱离,没有用实时通讯软件AOL Instant Messenger 与婴儿潮的长辈聊天。

夜幕降临,夕阳西下,一切退回核心状态。孩子不吃眼前的蛋。母亲轻声说话,父亲表情严肃。尚未成形的蛋黄流出白色的浆液,令人作呕。但在它被吃下之前,谁都不可离开饭台。成人望向别处时,孩子用餐匙搯起黏黏的蛋,埋进盆栽。

一天,侄子与我通信时,一旦我看似分心,或隔太久未回复,他就会弃用绘文字,恳切严肃地打出这句话:

如果你爱我,就回应我

这成为我们家中人人都能意会的一句缩略语,精简地提炼出我们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出的行为。我本想说它是一个“家族内部的笑话”,可是我不喜欢孩子无意参与的笑话。“如果你爱我,就回应我”带有严肃的情绪,以及对交流形式有种超乎寻常的理解,彷佛侄子在得不到回复或迟来的响应中读出双重含义。他对回复形式和社交语境有敏锐洞察。(在那个以一只死火鸡庆祝的美国节日期间,侄子似乎在悄悄地对自己说,他为吃火鸡而感到“难过”)。

他们的语言中有种说不出的不相称。母亲与父亲用母语。孩子如填写行政表格般运用所处社会的社交语言。不过当他们进入家门,孩子的权力就随即消失,有如落日没入地平线。

可是,假如我曾惊叹过流动电话的科技进步对亲人远距离沟通所带来的影响,那么现在我就对那种交流的开放与安全顿生敬畏。换句话说,孩子追求内心感觉及其表达方式的一致,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引用心理动力疗法的术语,安心依恋(securely attached)的孩童,相信你始终在身旁。他优越的情感架构正悄然成熟起来。谁都不应视之理所当然。

我使用的双语是英语和母语波斯语,而侄子掌握的是英语和互联网语言。我希望无需使用“数字原居民”一词就能指出重点所在。这个不准确、不真实的词汇应被弃用。然而,互联网用语带些先于言辞的元素,令“如果你爱我,就回应我”这句话变得精辟,并非仅仅表现出孩子的天真稚趣;而反映出实时沟通是由双方创造,两人对所用语汇及其含义有共识,而且交流发生在特定的时间点,即我认为活生生而重要的“此时此地”。

不过语言实际上并非如此运作。至少在你我大家庭的社交体验中不然。

(唱诵)

父亲:赢家、赢家,晚餐食龙虾。

自我定位,随着人们对当代家庭内在心理的普遍理解之转变而变化。看着新一代人在其原生家庭比你当年过得轻松,感觉难以言喻。看着我那千禧一代的朋友,这一点就更显而易见,他们在子女五个月大时就用手语与之沟通,远早于孩子可用语言表达的年纪。他们告诉我,手语纾解了婴儿因无法表达所需和情绪而产生的挫败感,令他们在孩子懂得叫“妈妈”、“爸爸”前,就能建立亲子关系。

(唱诵)

母亲:一、二、三、四,我要你用力踏地!

十五世纪初,“puzzle”一词指把东西放在某个位置,这个含义一直延续到十六世纪;“puzzle”(亦作“pusle”,指“使迷惑、讯问,或使惊疑”)是动词“pose”的反复体,“pose”源自中古法语“aposer”,指“使困惑”。“puzzle”之于“pose”,就如“nuzzle”(用鼻轻触)之于“nose”(鼻)。

大约两百年后,“puzzle”蜕变成为意指“经过漫长沉思或仔细查探”而得出的解答或发现的事;“puzzle”中“考验人才智的玩意”的意思,要到十九世纪中期才出现。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已过时的诠释。“pose”意指“摆出某种态度或风格”,例如艺术家的模特摆姿势,暗示取巧或精心布局。

那么,“puzzle”是指施展计策,而故意混淆视听吗?还是指混淆根本生而有之,有如遗传学那样,不容置疑?

(齐唱)

父亲、母亲:B!E!S!T!拼成一个甚么词?Best!即管考验我们,我们不会任他们松懈!

在古希腊语,与“puzzle”对应的有“aínigma”(源自动词“ainíssomai”,指“打谜似地说话、说暗语、玩文字游戏”)和“grîphos”(有挑战性的问题,不可思议的事);对应“grîphos”的拉丁语词是“scirpus”,如“nodum in scirpo quaerere”,即“鸡蛋里挑骨头”。你看到这当中有许多黑洞和疑窦吗?大惑不解意味着自我或虚假的本我充满对语言的误解,包括耳闻目睹的重重偏差、尝试、困难,以及企图。难怪“puzzle”(兼指谜团和孩子的玩具)的葡萄牙语是“quebra-cabeça”,法语是“casse-tête”,直接翻译就是“抓破头皮也想不通的事”。

母亲:你可以回来。你随时可以回来。

父亲:(沉默)

孩子:太迟。真的太迟了。

就如心理动力疗法,重述家族事件有追溯性质。[4]在这个回忆录般的模式中,谁是说话者很重要。在至亲极力抗拒时,可靠的叙述至关重要。我向学生教授作者身分理论时,谈及傅柯1969年那一场演讲〈何谓作者〉。傅柯发掘出尼采的生平与作品,去组合和重新组合出书写的人。尼采是否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唯一的作者?抑或他的作者身分延续到他为日常琐事所列的长长清单、给编辑的信、私人日记?在任一情况下,即使是同一个人,独处家中与走出家门是有分别的。

母亲:(否定、疏离、防备)

父亲:(缺席、抗拒、投射)

孩子:(抽离、失踪、逃避)

我收听一位著名心理学家的播客节目时,听到她对一位从幼年创伤中幸存下来的来电听众说,应该与虐待她的母亲沟通;她母亲在祖国是一位反殖民主义的文化英雄,我就把播客关掉了。

我有不少未解的问题。儿科医生转行当心理分析师的 D. W. Winnicott 提出的“不过不失家长”理论,适用于少数群体吗?移民儿童呢?[5]有谁能告诉我们甚么是双母语能力失灵?机械式交流中误解所造成的影响呢?沉默的应用与滥用呢?

还有多少人曾在网上搜寻“佛教对___的看法”、“恶毒父母”?或者“超地理”、“中途放弃的对话”?那么“不连续接口”、“价值观冲突”呢?

父亲:(史诗)

母亲:(小说)

孩子:(自传式小说)

我用计算器快速推演自己提出的假设,不受批评影响。父母较弱,因未曾疗愈的创伤,有可能引发身分认同危机。孩子较强,因提问的肌肉惯性。在这个范畴下,语言是恐惧的场域,距离再现,和好瓦解。

有时我自己的主张会嘲笑我,我记得古希腊神话中泰坦神族的擎天神阿特拉斯(Atlas),因与诸神之神宙斯敌对而受罚,要将苍天的重担永远扛在肩上。我在写这篇文章给你之时,在计算机旁的便利贴上写下了:“卸下担子行路”。 [6]

查看作品

郭柏青的《谜图》属M+数码委约项目系列,致力在视觉文化与科技交会之处,探索别具创意的网上实践。

页顶图片:巴尔达萨雷·佩鲁奇,《蜷伏的阿特拉斯》(Crouching Figure of Atlas)局部,1481–1536,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Harry G. Sperling Fund, 1992。照片由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www.metmuseum.org.

  1. 1.

    此文的另一个标题为《坏聆听》(bad listening)。

  2. 2.

    Rainer Maria Rilke, ‘I Live My Life in Widening Circles’, Reflections 15 (Spring 2012): 69, https://reflections.yale.edu/article/seize-day-vocation-calling-work/i-live-my-life-widening-circles.

  3. 3.

    Kanna Hüdson,‘“We are the Tiniest Particle”: Authorial Agency and the Body’, Intersections 10, no. 1 (2009): 389–430.

  4. 4.

    “心理动力疗法旨在协助治疗对象,识别出使之成为自己的重要砌图,并把这些砌图重新拼起,从而建立一种更实际和积极的自我意识。”强调部份由作者标明。Courtney E. Ackerman, ‘What is Psychodynamic Therapy? 5 Tools & Techniques’, Positive Psychology, 10 August 2017,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psychodynamic-therapy/.

  5. 5.

    “Winnicott在1942 年意识到‘并无婴儿这回事’,这一认知指出了一个事实:要理解一个人,就必定要考虑到双亲对其心理状态所带来的深远影响。”Jan Abram, ‘Donald Woods Winnicott’, Institute of Psychoanalysis, 2015,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psychodynamic-therapy/.

  6. 6.

    便利贴的另一个版本是“不要抓得太紧”。

Maryam Monalisa Gharavi
Maryam Monalisa Gharavi

Maryam Monalisa Gharavi是艺术家、诗人兼文化科技专家,她现生活及工作于纽约。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