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本网页已自動翻译成简体中文。

2018年11月23日 / 谭雪凝

细说藏品:王兴伟的《无题》

油彩布本中,一只熊猫坐在大草原上一张优雅的餐椅上,其前方的小餐桌放了一瓶饮品及两碟食物。

王兴伟,《无题》,2003年,油彩布本,M+希克藏品(捐赠),香港,©王兴伟

王兴伟的《无题》(2003)是M+馆藏之一。它是什么样的藏品,由谁创作,M+又为何将它纳入馆藏? M+视觉艺术副策展人谭雪凝为大家逐一讲解。

关于《无题》

《无题》是中国艺术家王兴伟的作品,画中绿油油的草原上,一只熊猫坐在华丽的椅子上,享受美酒佳肴,品味悠闲时光。背景中,绿、白两色的色调层次变化,营造温煦的午后阳光;但除此之外,画中没有提供其他明显的线索让我们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王兴伟2002年从东北辽宁省迁往上海生活,《无题》就是属于他移居后最早期的画作。在那期间,他改变画风,从以往挪用名画、再将本地历史糅合在内的呈现手法,转为一种愈趋个人化的崭新风格。他开始绘画一些不具历史意义的人物和角色,一再以如熊猫、企鹅和机舱服务员等为画作主角,放到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场景之中。在《无题》中,王兴伟采用近乎业余的风格,以松散笔触刻划熊猫漫无目的地坐在草原上。这种美学跟中国当时盛行的抽象艺术、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形成强烈对比。

靠近观看一幅油彩布本,当中一只熊猫坐在大草原上一张优雅的餐椅上,其前方的小餐桌放了一瓶饮品及两碟食物。

王兴伟,《无题》(局部),2003年,油彩布本,M+希克藏品(捐赠),香港,©王兴伟

王兴伟在南迁后走出传统画风的困囿,而《无题》正标志着其人生与艺术生涯的转折点。他刻意描绘熊猫的荒诞,在画面上略去视觉符号,目的是表明自己有别于当时的主流艺术形态,并显示他与上海这个大都会的城市景貌与异地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中国渐趋城市化和国际化,发展速度前所未见。在消费文化膨胀的影响下,人民生活日见奢华;这幅画正是评述这种情况,并令人萌生一种荒诞的无聊乏味之感,同时反映王兴伟对这种新兴现代生活模式的看法。

关于王兴伟

油彩画作绘于三块相连的画布板上。红底黄字的作品资料卡设于中间,形容两旁油画的内容:「《毛主席去安源》宽度x 200%,《马拉之死》宽度x 50%」。左边的画作被拉阔了,右边的则被压缩。

王兴伟,《革命史》,1997年,油彩布本,M+希克藏品(捐赠),香港,© 王兴伟

王兴伟在1969年于辽宁省沈阳市出生。他成长时正值「八五新潮运动」兴起,因此接触到西方艺术史的论述,并深受其熏陶。他选择不全然摒弃传统模式,而是透过其绘画技巧,跟中国的历史文化及经历保持重要的关系和对话。 然而,他后来完全摆脱传统绘画手法的束缚,灵活运用各种媒材的创作手段与方法,采用不同风格和构图。

油彩布本画作中,一个身穿黄色连身裙的女人坐在蓝色小船后方的座位,手持船桨,桨叶置于泛绿的水里。右方一个穿着白色衬衫的男人在小船后面,手持船桨,看似站在水中。

王兴伟,《无题》,2006年,油彩布本,M+希克藏品(捐赠),香港,© 王兴伟

二十多年来,王兴伟开辟了一片独创的艺术天地,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角色和不同历史及文化典故巧妙结合。他以在画作中加入黑色幽默元素而闻名,其笔下的场景意义含糊暧昧,有些看似无关宏旨,有些则滑稽可笑,超乎现实,没有清晰故事情节,开拓观者对画中表象以外的想象。

《无题》对M+馆藏的重要性

王兴伟1990年代踏足中国艺术界,是位造诣非凡的艺术家,对艺术史了如指掌,在当代中国画坛也能保留其批判声音。他的画作不落俗套,也不依循单一的美学技巧,展示出复杂的思想,涉及现代及当代艺术大势、西方论述和本地脉络。

王兴伟的独特创作方式造就「新画派」的兴起,抗衡玩世现实主义和社会现实主义等早期艺术浪潮所采用的象征手法。他的作品打破人们对中国艺术和其文化象征既有的观念,尖锐地审视当代画的本质,为新一代中国艺术家树立楷模。

此文章原于「M+ 故事」发布。

谭雪凝
谭雪凝
谭雪凝

谭雪凝是M+视觉艺术策展人。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