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丁乙:独立性的追求
丁乙:独立性的追求
2:50
视频文稿

(原文:普通话)

丁乙:我觉得一个艺术家最宝贵的东西是在于他自身的、自我的判断,而不是趋众的一种判断。我想远离这样的一种追求,保持自己的一种独立性。

十字这样的形状是没有意义的。这个符号是来源于我在工厂设计包装的经验,所以它是一个技术的标示。它又代表着纵横交错的,一个普世的符号。用这样的一个符号,它没有歧义,很难令人联想到现实的、具体的事物。

我希望它能够是完全抽象的,所以我开始时都是用尺,用鸭嘴笔来进行创作,这样(我)就把所有的热情、表现的东西全部压制了,变得非常冷冰冰,也要颠覆这种用颜色的方式,所以我当时采用的是自动主义的取色原理——拿到什么颜料,画什么颜料,画什么色调的作品。

在我的创作里面,我希望用理性的方式,用讽刺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所以当时(创作《十示》系列时)我有非常明确的想法,一是要让自己的艺术不像艺术,(所以)当时很明确要让绘画不像绘画,让绘画没有意义。

八五、八六新潮的绘画主要是(分)两个流派,一个是表现主义,一个是超现实主义。因为这两个流派都非常符合刚刚开放的中国,所有文化的心态。有很多内心的痛苦、苦闷,需要用表现(主义)的形式来表达。

八五、八六的美术新潮和八九的大展,这些都是我们这一代能够亲身经历了,然后也参与了。所以你看到八十年代出来的艺术家,他们有一种整体的使命感,希望能够改变历史,能够重新的让中国的当代艺术萌芽,然后发展。

一个艺术家最宝贵的东西是在于他自身的、自我的判断。

丁乙

艺术家丁乙讲解他常以十字符号创作的抽象画作背后的创作方式及目的

丁乙(1962年生于上海)在其抽象画作中使用加号和交叉符号,视之为完全抽象的普世符号,借此令作品脱离社会及政治脉络。透过以画笔、尺和胶纸的仔细描绘,十字图案以精确而紧密的方式表达。

丁乙参与了1980年代中期的中国八五新潮艺术运动。参与此运动的艺术家主张摆脱官方提倡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探求新的艺术语言,借以革新中国艺术。

M+杂志

影片中,丁乙讨论他如何在八五新潮两个主要流派的脉络下创作,两者分别是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前者着眼于个人的主观表达,后者则通过如自动主义所强调的潜意识表达。然而,丁乙的画作摒弃西方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所定下的象征内容与叙述意涵,着意抛开传统西方理论的艰涩与包袱,从而追求艺术上的纯粹与开放。

制作人员

监制

M+

摄影

CPAK STUDIO

剪接

廖家桦

M+ 影像制作

苏浚 、丘雪君、黄淑贤

M+ 策展研究

谭雪凝、郑懿行

M+ 影片誊本及隐藏字幕

林立伟、Ellen Oredsson、 梁仲汶

特別鸣谢

丁乙

此影片原于「M+ 故事」发布。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