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2018年12月13日 / Long Tin

许鞍华的漂亮与关怀

有一个女人站在门口,向室内望去。她靠着门框,双手摆在身后。

《黄金时代》,2014年,剧照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提供

一个美女或俊男经过,轻手拨弄头发,吸引路人目光的为其容颜、其姿势、其体态、其气质,但这些都是表面的。我们晓得,内在美更重要,只是,内在美其实也得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来体现、接收,并且需要一定时间来肯定、确立。

假如好的电影宛如美人,其光影声画组合、特定的场面调度、演员表现、戏剧感染,大抵对应美人的表面气质,而其叙事结构、主题处理、境界营造及思想深度则对应内在美。许鞍华堪称香港电影新浪潮闯将,其作品凭外在美已打动了不少观众,但要尽情论影,其愈往后期愈见焕发的内在美,才是更值得深切鉴赏体味的对象。

戏院大堂剧照上有一张剧照,剧照上是一个女人的近镜,她神情凝重,盯着镜头后的一处。剧照左边是黑色的直条设计,上面写着电影名称「疯劫」,戏名下方有一只紧捏着玫瑰的手,指缝间有红色汁液滴下。

《疯劫》,1979年,剧照(原为戏院大堂剧照)由香港电影公司及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提供

许鞍华作品的漂亮,首先来自她对人性内面的关注,而这种关注又多从作者自己的内心出发;范围不必广、视野不必阔,却层层深入,处处表露探索的谦卑。她创作之路非常高开,几近一鸣惊人——首部剧情长片《疯劫》即凭借明快的叙事节奏、凌厉的剪接、丰富的意象、细致的社区描写令观众耳目一新。然而,穿越了逐步揭示真相、出人意表的奇案类型叙事,超出了种种对角色心理、场面气氛的安排和设计,电影最令人动容的地方,始终是镜头下那对人性的敏锐触觉,以及敢于直面丑陋阴暗的勇气和胆识。人性如鬼魅,处女作的深度仿佛预告了许鞍华日后对幽灵题材(《撞到正》、《幽灵人间》)的偏好。

许鞍华不算一位多产导演(四十年间,拍摄了二十多部作品),但她绝对勤力,并游走多个类型——惊栗、灵异、历史、武侠、文艺、同志......不一而足,尤好文学改编(《书剑恩仇录》、《香香公主》、《倾城之恋》、《半生缘》、《黄金时代》)。她对社会议题和时代变化更不能说不敏感,由战时的地下抗日活动(《明月几时有》)、七十年代伊始的学运、社运(《今夜星光灿烂》、《千言万语》)、八十年代的越南难民问题(《投奔怒海》、《胡越的故事》)到不同年代的社会奇案(《疯劫》、《极道追踪》、《天水围的夜与雾》),均在在触发她的创作灵感。在她镜头背后,仿佛总有一颗对世界和电影制作始终保持好奇,不怕有时流于过度天真的赤子之心。正是这颗心,散发并承载了她作品的所有美丽与坚持。

城市中,一个女人站在户外,微微俯身,双手握着双膝,张口望着前方一群鸽子,露出惊叹的神情。

《女十,四十。 》,1995 年,剧照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提供

是的,许鞍华电影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并不能脱离她独特的内面感性而现,而这,到最后当然就是身为女子的感性。明乎此,许氏触觉无论怎么发出来、绕过去,毕竟要在各个女性故事世界里才得到最实在的处理,便不难理解。这也是为什么《女十,四十。 》、《阿金》、《男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天水围的日与夜》和《桃姐》堪称她最出色的作品。在家庭和事业的夹缝间挣扎、早婚生子、孤儿寡妇、于社会转型期两代浮沉、守护边缘化的职业敬业乐业......许鞍华将这些女子拍得异常好看,因为她们和她一样,都是面对大千世界,怀着一己感性尽力做好手边事情,期间自然散发内在美的女性。时间是她们的朋友,只会愈老愈漂亮,愈能被观众欣赏到成熟韵味。

过去不少影评人喜欢用「人文关怀」替许鞍华的电影下注脚。人文向外指向社会文明,向内指向终极人性。许鞍华的作品正好处处掺着自内而外的张望,那道目光,为我们所珍惜,并赞叹。

此文章原于「M+ 故事」发布,以配合·,以配合「M+ 放映:许鞍华的电影人生」的放映活动。附注:此文章的简体版本由机器转换自繁体版本。

朗天至今发表著作二十余本,电影评论作品包括:《后九七与香港电影》(2003年)、《永远不能明白的经典电影》(2010年)、《香港有我:主体性与香港电影》(2013年)等。曾策划不少文化项目,如担任2003年牛棚书展的统筹。 2003年至2007年乃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2010年出任第47届金马奖的评审。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