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本网页已自動翻译成简体中文。

2023年1月13日 / 何桂婵

「垃圾虫之父」许敬雅:幽默演绎香港故事

海报中可见一只外型像龙一般的绿色大型卡通生物,耸现于香港城市景观之上的山峦后方。它的身上和脸上呈现红点,一条红色粗条子覆盖在它空洞的白色眼睛上,头顶长出五条粗绳般的红发。英文和繁体中文「清洁屋宇」字句印在海报一侧。

香港人人都知道「垃圾虫」代表乱抛垃圾、罔顾卫生的人。这个吉祥物作为反面教材宣扬卫生意识,深入民心,许敬雅功不可没

1970年代,由许敬雅设计的「垃圾虫」成为了清洁香港运动的大使。尽管这只调皮的绿色吉祥物是个反面教材,却深受市民欢迎,更反映当时政府如何致力营造公民身分认同及提高环保意识。

常说1970年代是建立香港人身分认同的重要时期。六七暴动后,港英政府筹办「香港节」、积极加建公屋、成立廉政公署、招募皇家香港警察等等,以稳定人心和社会发展,当中不少宣传品设计,都是出自人称「垃圾虫之父」的许敬雅之手。除了在工作上推动政府政策和宣传活动,凭着其招牌的简约画风和独有幽默感,他的个人创作均演绎一段段英殖时期的香港历史。

许敬雅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来港前曾于飞利浦唱片和《伦敦旗帜晚报》任职设计师及艺术总监。他在1967年来港担任当时新成立的政府新闻处艺术总监,不久后就负责「清洁香港运动」这项大型宣传活动。「清洁香港运动」自1948年起举行,目的是令市容更整洁,并提高市民卫生意识。到五六十年代,宣传海报更以卡通人物「平安小姐」为主角,教大家防蚊、早晚刷牙等日常卫生知识。到了1970年,港府成立「全港清洁香港运动委员会」,平安小姐退役,取而代之的是许敬雅设计的吉祥物「垃圾虫」。

海报中有一只全身布满圆点的绿色卡通人物,它有一条尾巴和一个长长的鼻,以后腿站立,背景是一堆垃圾的黑白照片。海报顶部和底部的黑色部分展示白色中文字。

海报中的垃圾虫在黑白的垃圾堆背景之上,配以粗体标语「切勿沦为垃圾虫」。简单的文字和图像设计,清晰地传递信息

垃圾虫酒瓶绿的皮肤上布满红色波点,还顶着个圆鼓鼓的肥肚子,比起名字中的「虫」,更像一条小龙。虽然它常常随地抛垃圾,到处捣蛋,却给市民带来无限亲切感。它除了出现在平面宣传品外,也出现在电视广告(当中还配上为它量物订做、由歌手叶丽仪唱的《垃圾虫歌》),以至「真人骚」——垃圾虫不时在公开活动上被追打,难怪深入民心,成为了家传户晓的角色。许敬雅创作垃圾虫时画了超过三百幅草图,就连海报上较不起眼的「清洁香港」标志也用心设计,两个三角形夹着一支扫帚,用简单图案象征扫走污秽。

海报中有一只全身布满圆点的绿色生物,它有一个圆胖的鼻,戴着眼罩,面向画面右方以后腿站立。后方可见这只生物的较大型版本,这个版本呈橙色。海报以黑色为背景,顶部和底部均可见一些英文字。

许敬雅曾任政府新闻处艺术总监和创作总监,垃圾虫是他在任二十二年间的代表作

M+香港视觉文化策展人彭绮云(Tina)指:「垃圾虫兼具街头表演和平面设计元素,本身已是一个大型活动。其富有幽默感的宣传方式,加入流行文化元素,例如貌似哥斯拉的卡通化形象、常伴左右的『超级清洁小姐』(专门对付垃圾虫的年轻活力女子),都吸引并影响着当时的年轻人。」

由独特视角描绘香港

海报中央一个红色圆形螺旋图案,被多幅紫色摄影肖像围绕。肖像中的人戴着军帽吹奏军号。紫色和红色的英文和繁体中文字显示在海报的黄色背景前,分别位于画面最上和最下方。

香港曾于1969至1973年举办过三届「香港节」,由许敬雅设计的主视觉运用了红白相间的圆形图案,看似「西瓜波」,其实象征香港市花洋紫荆

许敬雅于新闻署工作了二十二年,除了垃圾虫之外,亦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海报和平面设计作品。他曾于《Hong Kong in Posters: A History of 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一书,阐释他的海报设计三大原则:简洁(simplicity)、有力(impactful)、原创(original)。他为1971年的「香港节」设计的主视觉就是个好例子,红白相间像向内旋转的图案,除了像为人熟悉的西瓜波,还象征着洋紫荆。海报整体构图简约,带有嘉年华式的欢乐气氛,辨识度高,易于应用在不同的媒介和宣传品上,为整个节目一连串活动创造统一的视觉形象。

一幅充满曲线的绘画,当中的男人坐在扶手椅上,一只小狗坐在他的大腿上。另一只狗刚站在画面左方,在扶手椅旁看着那个男人和狗只。

许敬雅于绘本《British Hong Kong: Fact and Fable》中绘画彭定康及其两只诺福克爹利犬,并以文字叙述其爱犬中毒险死的经历

许敬雅在正职以外,也是一名历史爱好者,收集大量香港历史照片和明信片。他更出版了几本关于香港的书籍和平面创作。当中最能反映他的幽默个性,要数《British Hong Kong: Fact and Fable》一书,每一页都画上一个地标、一个人物,再配上一段手写文字。每一幅画背后都牵涉深厚的研究,但表现方式不乏灰谐讽刺。其中一幅速写描绘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彭定康及其爱犬「梳打」和「威士忌」,从许敬雅的文字解说得知,原来香港半山宝云道曾有人故意在小径散播毒饵,毒害犬只,「威士忌」就曾于散步时误食有毒鸡翼,一度命危,幸好最后被救回来。

一幅充满曲线的绘画,当中可见两尊雕像,左方的是一个银行家,右方的则是垃圾虫。两个女人站在两尊雕像中间,手里拿着扫帚。

《British Hong Kong: Fact and Fable》也记载了1972年清洁香港运动揭幕当晚,由时任汇丰银行主席沉弼炸毁垃圾虫像,象征消灭垃圾虫

Tina指:「这些图画看似简单,但其实是用幽默的方法,讲述香港历史。大众对于平面设计作品,很多时看完就算。作为博物馆,我们希望提升平面设计在视觉文化中的价值。」

从平面设计理解社会

当谈及平面设计时,讨论往往侧重在资源更充裕、竞争更激烈的商业设计上,反之公共设计较少人讨论。 M+团队在策划首个香港视觉文化展览「香港:此地彼方」时,不只分析许敬雅的作品内容和风格,更尝试将他的作品放在香港六七十年代的社会脉络之中,进一步理解平面设计在当时社会上扮演的角色。纵观当时香港的公共和商业设计,或可了解更多关于香港的社会发展。

两页香港邮票,分别是一角面额(橙色及红色)及两角面额(紫蓝及粉紫色)邮票,均印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头像。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2022年辞世。1980年代初,许敬雅曾设计一角面额和二角面额的「女王头」通用邮票

Tina解释:「五十年代联合国对内地实施禁运,促使香港的轻工业和制造业发展。到了六七十年代,政府开始将香港发展成国际旅游点。七十年代兴建的山顶缆车站,由当时炙手可热的设计师石汉瑞负责形象及视觉设计。在1970年的大阪世博,香港亦占当眼位置,靳埭强主理的平面设计品采用当时流行的包浩斯風格。同期,香港本土亦有很多议题需要处理,如清洁香港和警队招聘。」

可以说,在这时期香港政府锐意采用平面设计去改善社会环境,同时向国际宣传香港的文化和位置,借此营造一种公民身分认同。而在此过程中许敬雅躬逢其盛,创作出一系列风格鲜明、令人难忘的设计,在他创作的人物角色以外,他本人也成为了香港当代史上为人津津乐道的一角。

海报以橄榄绿色为背景,绘上卡通风格插画。中央的一团黑色曲线,代表画面左方一辆蓝色汽车后方喷出的烟。画面右方有一团火,最下方有一排烟囱,最上方列出白色繁体中文字句「环境污染 你我有责」。

许敬雅于1968年在政府新闻处担任艺术总监时创作的海报,标题是:



齐心协力 改善环境

环境污染 你我有责

本文于2022年9月22日首刊于《香港经济日报》,现经编改及翻译发布于此。原作者:何桂婵;编改:网络编辑梁仲汶。所有作品:M+,香港,许敬雅遗产管理会及家族之纪念捐赠,2019年,© HKSAR Government

许敬雅的作品现于M+展览「香港:此地彼方」中展出。

何桂婵
何桂婵

自由撰稿人、翻译、编辑。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