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鸟瞰M+工地
鸟瞰M+工地
0:45

2017年11月M+大楼建筑工地近况

当你前往M+展亭欣赏全新展览「似重若轻:M+水墨藏品」时,你会发现周围的建筑地盘上,工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M+大楼的主要工地毗邻M+展亭,预计在2019年落成启用。忙碌吵杂的工地上,究竟在进行什么工程?现在让我们来介绍一下。

纵向大楼逐渐成形

一个建筑地盘出现在「M+似重若轻」展览宣传板的后方。三个手绘箭头同时指向地盘里一幢拔地而起的纵向大楼。

从M+展亭望向M+建筑工地,摄于2017年10月。图中三个箭头所标示的就是纵向大楼。

数年前,建筑工地奠下基石,挖掘工程正式展开。如今,设有主要展览空间的横向基座平台及纵向大楼的建造亦非常顺利。在未来六个月,你将会目睹纵向大楼日渐攀升,由现时的七层增至十六层。这个大楼将设有研究中心、策展中心、餐饮设施、咖啡室及会员专属空间。

公园中央矗立着一座建筑物,设有横向基座平台和纵向大楼。

由Herzog & de Meuron绘制的M+大楼示意图,中央的纵向大楼清晰可见。图片© Herzog & de Meuron

五座支撑建筑物的巨型桁架已封上混凝土

建筑工地鸟瞰图。五个手绘箭头分别指向五座被混凝土覆盖的巨型桁架。

五座巨型桁架分别以黄色箭咀指示。摄于2017年9月,图片© 香港M+

M+大楼建于多条地下铁路的隧道之上,包括连接香港国际机场与中环的机场快线,以及东涌线的隧道。因此,地盘必须建造横跨隧道的五座巨型钢材桁架,将大楼的重量安全分布于地基上。随着巨型桁架安装完成,并封上坚固的混凝土,整项工程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已大功告成。

两张图片左右并列。左图显示两个橙色V形钢材支架。右图显示一排被灰色混凝土包覆的V形支架。一个手绘箭头由左图指向右图。

大功告成!左:橙色的V形钢材结构为巨型桁架的一部分,尚未被混凝土密封。摄于2017年6月,图片© 曾家伟。右:2017年7月混凝土灌浆工程完成后的巨型桁架。图片© 香港M+

瑞士巴塞尔建筑师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胜出M+建筑设计比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灵活运用了M+选址座落于地下隧道之上的特色,并没有舍难取易,更将它转化成大楼设计特色。

建筑地盘经挖掘后,有一排呈阶梯状的长形空心混凝土结构。

机场快线隧道的结构,影片截图 © 香港M+

于机场快线旁开辟出的地下展区呼应隧道的阶梯型结构,成为独一无二且善用原有基建的设计。这展区将名为「潜空间」。

博物馆内一个楼底宽敞的展区,设有多层阶梯式结构,四周都是游人与艺术品。

M+大楼内部示意图,「潜空间」展区呼应机场快线隧道的阶梯型结构。图片© Herzog & de Meuron

同场加映:艺术家亲临工地,记录施工过程

从鸟瞰角度观看建筑工地的一部分。木板、箱子和橙色的钢材,散落于两面建筑棚架之间。

艺术家曾家伟在2017年9月于M+工地拍摄的照片之一。图片© 曾家伟

自2015年起,香港艺术家曾家伟不时亲临M+工地,以艺术角度记录M+大楼的建筑进程。曾家伟是崭露头角的艺术家及摄影师,曾发表多个作品系列,如2012年的《天台》和《地标》。在这两个系列中,他以独特的角度演绎日常城市空间。他将会继续走访建筑工地,直至大楼竣工为止。由他拍摄的作品,部分展示于本文。

一副高而窄的钢架轮廓,映照在两面的棚架之间,日落余晖从后映照。

曾家伟在2017年9月拍摄的M+建筑工地照片之一。图片© 曾家伟

M+建筑工地的最新进度已为大家送上!下次前往M+展亭的时候,不妨看看能否辨认大楼的不同部份。欢迎数个月后再来浏览大楼的最新消息,你亦可密切留意西九文化区网站上的工程进度资讯。

此文章原于「M+ 故事」发布。此简体版本由机器转换自繁体版本。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