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广东摩登:艺术与视觉文化,1900至1970年代」展览现场,2025年.摄影:郑乐天,图片由M+提供

2025年6月26日

M+特别展览「广东摩登:艺术与视觉文化,1900至1970年代」将于2025年6月28日(本周六)开幕

20250620_Canton_Modern_Lok_Cheng_4388

「广东摩登:艺术与视觉文化,1900至1970年代」展览现场,2025年.摄影:郑乐天,图片由M+提供

M+特别展览「广东摩登:艺术与视觉文化,1900至1970年代」将于2025年6月28日(本周六)开幕

位于西九文化区、亚洲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呈献特别展览广东摩登:艺术与视觉文化,1900至1970年代,全面展现二十世纪广东艺术和视觉文化的复杂性,并凸显其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视觉艺术现代主义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展览汇聚了超过200件来自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的作品,其中不少为首次公开展出,将于2025年6月28日(星期六)至10月5日(星期日)在M+地下大堂展厅对公众开放。展览获主要赞助汇丰的慷慨支持。

「广东摩登:艺术与视觉文化,1900至1970年代」根植本土历史,探讨具有当代全球共鸣的议题,包括个人与集体身分的建构、图像在社会变迁中的意义,以及文化和政治的关系。广州与香港这两座语言文化相连的港口城市,既为中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亦是重新思考艺术和其意义的起点。二十世纪初,广东艺术家突破传统绘画的文人趣味,创造出着重社会关怀的写实主义,题材涵盖日常生活中的娱乐与劳动,以至战争与灾难。他们身兼记者与出版商,运用印刷、摄影与漫画等大众媒介去反映社会现状,甚至推动变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与香港走上不同的政治道路。广东艺术家透过政治宣传画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构国家形象,而香港艺术家则继续力求与国际潮流接轨。尽管如此,两地承袭了共同的现代艺术遗绪,创作风貌迥异之中,仍不时展现出错综而微妙的共鸣。

展览汇集广东及香港艺术家众多精品,涵盖不同媒介,包括水墨画家赵少昂、高剑父、关山月和黄般若;油画家李秉、鸥洋、丁衍庸和王少陵;版画家古元、黄新波和李桦;漫画家廖冰兄和叶因泉;以及摄影师陈迹、沙飞和邱良。展览分为四个主题单元,从历史脉络出发,重新审视艺术和艺术家如何介入社会、建构现实。

  • 图像与现实

二十世纪初,广东艺术家倡导以写实主义推动国家现代化,借鉴日本与西方的艺术语言,脱离传统文人画的诗意表达,转而关注现实生活。他们深知图像的力量,率先利用摄影、印刷与画报等大众媒介,在中国甚至世界各地传播时事与先进思想。从此单元开始,展览将持续探讨图像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追溯其在不同历史和政治背景中的演变。

  • 身分与性别

动荡年代造就了广东艺术家崭新且复杂的社会角色。他们身兼革命家、政府官员、记者、筹款人及政治宣传者等多重身分。左翼艺术家关注劳工阶层,直面描绘社会不公和战乱的创痛。此单元亦探索女性身分的变迁,对比传统艺术物化女性的视角与女性艺术家积极建构自身形象的创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把现代的「新女性」重塑成国家活力的象征,彰显其公共角色。

  • 地方与国家

二十世纪广东艺术家笔下的广东风土人情,常常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与本土自豪感。随着战争带来冲突及离散,他们亦将视野扩展至整个国家的描绘。1949年后,广东艺术家成为建构新中国形象的重要力量,比如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于1959年与傅抱石一同受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山水画作《江山如此多娇》。在广东艺术声望鹊起的同时,他们亦逐渐成为国家宣传体系的一部分。

  • 平行世界

展览最后的单元聚焦1949年后广东与香港之间的离合。1950至1960年代,香港寮屋区频繁出现火灾和水荒,影响大量来自内地的新移民,更折射出社会贫困、文化认同等议题。文化大革命期间,内地流行的宣传画和样板戏将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渗入现实生活。与此同时,香港的共产党支持者亦仿效文革时期群众动员的场景,形成独特的社会政治表达。

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表示:「我很高兴见证M+迈向另一重要里程碑。这次展览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广东地区的丰富文化遗产,回溯广东艺术与视觉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与香港的密切连结。展览探讨广东艺术家如何在动荡时局及艺术潮流的碰撞中,为全球现代主义写下独特且辉煌的一页,让我们深思艺术创作如何在不同社会政治、语言和文化脉络中冒现与发展。」

M+香港视觉文化策展人彭绮云M+水墨艺术副策展人杨浚承表示:「『广东摩登:艺术与视觉文化,1900至1970年代』编织一个关于战争、革命、文化身分与艺术自主性的动人故事,并引发对其当下影响的深刻思考。当今图像泛滥的时代,我们早已习惯其塑造现实的角色。展览引领观众重返二十世纪的历史现场,重新认识那些开创现代视觉语言与图像传播方式的艺术家,见证图像时代的诞生。」

为庆祝展览开幕,M+今晚将举行开幕仪式,M+董事局主席陈智思、M+艺术总监及总策展人郑道炼、M+香港视觉文化策展人彭绮云、M+水墨艺术副策展人杨浚承、汇丰香港区市场策划主管兼董事总经理岑卓耀,以及参与展览的艺术家、艺术家亲属或代表出席。

展览限定商品

为配合「广东摩登:艺术与视觉文化,1900至1970年代」展览开幕,M+商店推出一系列以展览作品为灵感的限定商品。精选商品包括单肩袋及明信片,现可在博物馆地下的M+本店或M+网上商店选购。

「戴光郁:如此江山」

20250617_AndThusIsThisLand_DanLeung_85A6160

「戴光郁:如此江山」展演现场,2025年,摄影:梁誉聪,图片由M+提供

为呼应本次特别展览,由戴光郁构思的参与式行为与装置作品如此江山,由即日起至8月10日(星期日)在二楼焦点空间呈现。逾二百位艺术家与艺术系学生携手合作,重绘傅抱石与广东画家关山月创作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1959)。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参与者将在焦点空间内各自重绘原作的不同部分,这些部分将被重新拼合。他们将透过协作寻找临摹与演绎之间的平衡,创作出既呼应原作却又充满当代风貌的全新作品,见证二十世纪广东艺术的全国性崛起。

票务安排

由2025年6月28日(星期六)起至7月13日(星期日),可同时参观两个特别展览「广东摩登:艺术与视觉文化,1900至1970年代」及「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毕加索──与亚洲对话」的成人门票为港币240元正,特惠门票*为港币120元正。持有此特别展览门票的访客可参观所有展览。

由2025年7月15日(星期二)起,M+推出全新单一票价入场门票。访客可凭单一门票参观所有M+展厅,包括「广东摩登:艺术与视觉文化,1900至1970年代」。成人门票价格为港币190元正,特惠门票*价格为港币100元正。此外,M+亦推出大小同乐套票,二人同行(一位成人及一位小童)票价为港币250元正,三人同行(两位成人及一位小童)的票价为港币400元正。全新M+单一门票将于M+网站西九文化区网站「西九文化区」应用程序购票通香港中国旅行社飞猪旅行KlookKKday携程旅行公开发售。详情请参阅M+网站

*特惠门票适用于全日制学生、7至11岁的小童、60岁或以上的长者、残疾人士(与一名同行照料者),以及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受助人。

M+会籍

M+全年会籍赞助人会籍为不同年龄及背景的访客提供与众不同的当代视觉文化体验。M+将于2025年7月15日开始推出一票通行入场模式,M+会员将可参观所有M+展览,包括即将举行的特别展览。M+会员更可独家享用M+会馆M+专属参观时段、优先购买门票,以及更多精彩礼遇。M+会员个人会籍为每年港币600元正,而双人会籍为每年港币1,000元正。青年会员、长者会员设有半价优惠,亦另设有家庭会籍,每年港币1,200元正。M+赞助人可全年无限次免费参观所有展览,每次可携同最多三位宾客。M+会员及赞助人将获邀出席专属的预展,在特别展览开放予公众之前率先欣赏,购买特别展览门票时更分别享有七折及半价的折扣优惠。详情请浏览M+网站

关于戴光郁

戴光郁(1955年生于成都)三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创作公共行为艺术作品。1990年代,他的作品在其家乡成都广受关注,他不但邀请当地艺术家,更欢迎对当代艺术认识不深的公众人士参与。1995及1996年,他在成都和拉萨分别策划了大型行为展演和展览,作为「水的保卫者」项目的其中一环,呼吁关注水质污染问题。1998年,他率领一众艺术家,透过公共行为艺术成功保护了成都的一段明代城墙,使之免被地产发展商清拆。戴光郁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研习书画,曾多次在中国及海外举行运用水墨的行为展演。

关于M+

M+是亚洲的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致力于收藏、展示与诠释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的视觉艺术、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以及香港视觉文化。滨临香港维多利亚港的M+大楼由世界知名建筑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联同TFP Farrells和奥雅纳设计,总建筑面积达65,000平方米,设有三十三个展厅,还有学舍、流动影像中心、研究中心、天台花园,以及其他举办活动和节目的空间。M+幕墙是全球最大的LED屏幕之一,每晚以香港天际线为背景展示委约作品。M+的永久馆藏来自亚洲及世界其他地方,横跨不同领域,当中的M+希克藏品,论丰富程度是全球数一数二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M+今天已是研究和展示当代视觉文化的枢纽,致力启发大众的思考及好奇心。

关于西九文化区

西九文化区滨临维港,占地四十公顷,不仅是香港最新的文化旅游地标,更是全球最具规模、最富雄心的文化枢纽之一。区内设有众多地标式文化艺术设施,包括世界级博物馆M+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设计匠心独运的戏曲中心和自由空间等表演艺术场地、占地十一公顷的艺术公园和海滨长廊,以及兴建中的西九演艺中心。

西九文化区每年倾力呈献逾千场展览、表演、节目和活动,致力为新晋及享誉盛名的艺术家提供重要平台。西九文化区每年吸引过千万名访客,正发展成为香港的国际文化品牌,巩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

更多新闻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