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黑白電影《薔薇的葬禮》的劇照, 展示了塗著睫毛膏的池畑慎之介在淋浴時的側面輪廓。池畑的頭向後仰,他的臉到髮梢都濕透了,並用左手撫摸著頸右側。

薔薇的葬禮 & 短片

詳情
節目: 台階夜幕
導演: 松本俊夫、田名網敬一
格式: DCP / IIB級 / 111分鐘
語言: 日語(輔以中文及英文字幕)
觀眾: 公眾
位置: 大台階
通達安排:
黑白電影《薔薇的葬禮》的劇照, 展示了塗著睫毛膏的池畑慎之介在淋浴時的側面輪廓。池畑的頭向後仰,他的臉到髮梢都濕透了,並用左手撫摸著頸右側。

薔薇的葬禮 & 短片

持票觀眾可於18:30起在大台階觀賞映前節目,享受為本次放映特別挑選的日本前衛音樂歌單,進一步了解六十年代的日本地下文化。

松本俊夫首部劇情長片《薔薇的葬禮》,出自獨立電影製作及發行公司日本藝術電影院聯盟,以新穎前衛的手法展現戰後日本的非主流文化。影片以光怪陸離的鏡頭角度和令人瞠目的剪接,講述青年艾迪以變裝皇后的身分,在東京同志酒吧工作,和死對頭爭客爭地盤之外,同時間要與內心的創傷搏鬥。


本片為日本新浪潮代表作,巧妙地結合真實訪問、扭曲的電視片段、修改過的相片、誇張的戲劇小品等令人目眩神搖的畫面,透視當年時代急速變遷的日本社會所面對的焦慮和不安。《薔薇的葬禮》故事雖以迷幻版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為藍本,但仍能捕捉當年的時代精神,訴説青年和性小眾身分的矛盾。


節目放映前還有日本藝術家田名網敬一的兩部動畫短片作預熱前奏──《蠟筆天使》拼湊卡通、家庭照與戰爭片段,觸碰藝術家童年經歷二戰時大轟炸的回憶;《快樂星期五》以爵士樂風格重新演繹1959年迪士尼電影《睡公主》的插曲《Once Upon A Dream》,畫面反覆閃現鬱金香花海和舞姿挑逗的金髮女郎,干擾視覺營造迷幻感。


田名網敬一與松本俊夫皆是當時日本實驗電影的先驅,二人的作品都反映六、七十年代創意澎湃、離經叛道的創作態度。

黑白電影《薔薇的葬禮》的劇照,三個人背對著觀眾,每個人都面對一個小便池,看似在小便。場景是一個鋪著瓷磚的男廁所裡。 從右到左,這些人分別穿著方格花紋襯衫裙、超大企領夾克,以及條紋襯衫配條紋迷你連身裙。

松本俊夫《薔薇的葬禮》,1969,相片由Arbelos Films提供

黑白電影《薔薇的葬禮》的劇照, 三個人的頭疊在一起,在掛著玫瑰藤蔓的窗簾中間露出來。

松本俊夫《薔薇的葬禮》,1969,相片由Arbelos Films提供

黑白電影《薔薇的葬禮》的劇照,相中人的臉被燒穿了一個洞。 雖然面部特徵無法辨認,但其髮型暗示此人是男性 。

松本俊夫《薔薇的葬禮》,1969,相片由Arbelos Films提供

動畫短片 《蠟筆天使》的劇照中,特寫了一張朝上望的臉,有藍眼睛、厚厚的紅唇和金色的頭髮。

田名網敬一《蠟筆天使》截圖,1975,單頻道數碼錄像(彩色,有聲),影片長度:2分55秒 。M+,香港。© Tanaami Keiichi

動畫短片 《快樂星期五》 的劇照,黑色背景中有一條的紅黃色金魚。牠看似一條獅子頭金魚,頭頂有厚厚凸起的肉瘤,身體上有黑色斑紋。

田名網敬一《快樂星期五》截圖,1975,單頻道數碼錄像(彩色,有聲),影片長度:3分21秒 。M+,香港。© Tanaami Keiichi

黑白電影《薔薇的葬禮》的劇照,三個人背對著觀眾,每個人都面對一個小便池,看似在小便。場景是一個鋪著瓷磚的男廁所裡。 從右到左,這些人分別穿著方格花紋襯衫裙、超大企領夾克,以及條紋襯衫配條紋迷你連身裙。

松本俊夫《薔薇的葬禮》,1969,相片由Arbelos Films提供

黑白電影《薔薇的葬禮》的劇照, 三個人的頭疊在一起,在掛著玫瑰藤蔓的窗簾中間露出來。

松本俊夫《薔薇的葬禮》,1969,相片由Arbelos Films提供

黑白電影《薔薇的葬禮》的劇照,相中人的臉被燒穿了一個洞。 雖然面部特徵無法辨認,但其髮型暗示此人是男性 。

松本俊夫《薔薇的葬禮》,1969,相片由Arbelos Films提供

動畫短片 《蠟筆天使》的劇照中,特寫了一張朝上望的臉,有藍眼睛、厚厚的紅唇和金色的頭髮。

田名網敬一《蠟筆天使》截圖,1975,單頻道數碼錄像(彩色,有聲),影片長度:2分55秒 。M+,香港。© Tanaami Keiichi

動畫短片 《快樂星期五》 的劇照,黑色背景中有一條的紅黃色金魚。牠看似一條獅子頭金魚,頭頂有厚厚凸起的肉瘤,身體上有黑色斑紋。

田名網敬一《快樂星期五》截圖,1975,單頻道數碼錄像(彩色,有聲),影片長度:3分21秒 。M+,香港。© Tanaami Keiichi

藝術家介紹

松本俊夫(1932-2017),日本實驗流動影像先鋒,亦是視覺藝術理論家及評論家。早年以紀錄片製作人的身分探索他自己對戰後日本社會的看法。松本早期與藝術團體「實驗工房」緊密合作,以《銀輪》(1955)和《石之詩》(1963)等前衛作品見稱,由「實驗工房」成員之一、作曲家武滿徹配樂。松本探索結構主義和抽象電影及電子音樂,亦曾在京都藝術大學及日本大學藝術學院任教多年。

田名網敬一(1936年生於日本),日本波普藝術風格代表人物。創作受歐美文化影響,靈感源自童年戰爭記憶,涵蓋插畫、動畫等媒介。六十年代末,田名網曾到訪紐約,受到安迪華荷等波普藝術家影響,往後以色彩繽紛的風格見稱,創作出別樹一格的作品。

頁頂圖片: 松本俊夫《薔薇的葬禮》,1969,相片由Arbelos Films提供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