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林偉源在M+展亭
林偉源在M+展亭
0:19

我們參觀展覽時,總會記住當中對自己最有啟發、讓心靈有所觸動的作品。是次「似重若輕:M+ 水墨藏品」展覽,我們邀請了M+以外的人士,選一件最能引起他們共鳴的作品,在「M+故事」裏分享。率先登場的是香港資深編舞家兼舞者林偉源,他從展覽取得靈感,編創了全新的舞蹈,並在展期內於M+展亭演出。

為配合林偉源的舞蹈演出,我們邀請他以網誌形式回應展覽。請閱讀下文,了解林偉源所選的作品,如何啟發他編創舞蹈、了解自身,以及與身體對話。

林偉源: 我挑選了鄭重賓的《人的另一種狀態》系列中兩件作品來回應。在舞蹈的開首部分,我亦是與《人的另一種狀態19號》和《人的另一種狀態24號》展開對話。

展覽空間中掛着兩幅長而窄的直幅畫作,當中粗闊的黑、白、灰筆觸勾畫出矇矓的人體輪廓。

《人的另一種狀態24號》(右)及同系列另一作品《人的另一種狀態19號》(左),現於M+展亭舉行的「似重若輕:M+ 水墨藏品」中展出。© 鄭重賓,圖片:香港M+

這兩件作品將黑墨和白色塑膠彩混合使用。起初,我很驚訝畫作是由兩種不同的物料繪成,尤其當你從未想過兩者可以配搭。這兩種材料的淵源迥異,特性卻很接近,共存不悖又水乳交融,深深啟發了我以同樣的形式編創舞步。

鄭重賓兩件作品置於展覽的中心作品——呂壽琨的《禪》對面。我十分喜歡這個佈局,看上去兩組作品彷彿在對望交談。

Allen Lam at the M+ Pavilion
Allen Lam at the M+ Pavilion
0:19

林偉源於M+展亭的舞蹈演出節錄,攝於10月28日。© 香港M+

這佈局映照了我跟自己身體的對話,當我在M+展亭演出期間,亦繼續塑造自己與身體之間的關係。演出時往往有很多出乎意料的元素,例如我無法預計觀眾站立的位置、風向可能突然轉變、地面或許不如想像般平坦,所以我常要因應環境的變化,順勢而行。身為舞者,我力求靠反覆排練來掌握以上種種突發情況,使演出看來不費吹灰之力;但是,將放在表演的努力、失誤的風險與脆弱的狀態呈現出來,有時候也不是壞事。說到底,演出是隨環境而動。

我開始籌備這次舞蹈演出時,腦海中浮想聯翩,想像水墨流動的畫面。水墨宛如有自己的生命,是人無法完全控制的材料。然而,憑藉經驗和知識,你可以預計它的流動方向。縱使你必須讓水墨依循自身的路徑而行,但仍能引導其軌跡,這是一個雙向的對話。

我在編創舞步時也是如此。我心中雖有清晰的方向,但同時亦會感受身體的自然傾向。我對此沉思不已──這是一次自身、思想與身體間的對話。在這過程中,我領悟到我可以完全信賴身體 。很多時候,我們的思想彷彿主宰了生命,但事實上,身體亦有其生命和氣息,值得我們信賴。

我所有的經歷、承傳的傳統和接受過的訓練,無一不長留我身。我的舞蹈訓練,不論是古典芭蕾舞還是現代舞,都極富西方色彩。我的老師都是來自美國,我亦在紐約生活多年,各種因素都影響了我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怎麼跳舞,以及我舉手投足的節奏。但隨着我回流香港,現在香港就成為了我的家,我亦與之緊密相連。雖然無論我在哪裡都自覺與身邊的人有所不同,但我始終以華人自居。

因此,我認為這次舞蹈演出的意義,就在於接納所有這些經歷,好讓我繼續向前。放棄自己熟悉的東西殊不容易,但我深知踏出這一步至關重要。我對鄭重賓畫作的回應,就是讓自己處於那種境界之中,目的不是要忘記從前的種種,而是活在當下。

水墨塑膠彩紙本,以粗闊的黑、白、灰筆觸構成糢糊的人體輪廓。

鄭重賓,《人的另一種狀態24號》,1988年,水墨塑膠彩紙本,香港M+,© 鄭重賓

此文章原於「M+ 故事」發佈。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