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希克奖2023入围艺术家对谈 Sigg Prize 2023 Finalists in Conversation
与希克奖2023入围艺术家对谈 Sigg Prize 2023 Finalists in Conversation
当日常状况愈发复杂,我们会如何应对?希克奖2023六位入围艺术家──范加、苗颖、王拓、谢南星、杨沛铿和于吉,透过艺术来应对当代生活的挑战。如今时代变幻莫测、令人不安,艺术家们将探讨近年、尤其在疫情之后,人们如何处理与自身归属、脆弱和韧劲有关的微妙情绪与状态。
由M+设立的希克奖旨在表扬出生或工作于大中华地区的当代艺术家,根据候选者在过去两年的作品甄选出六位入围艺术家。入围者皆获邀参与在M+的希克奖展览,并由评审委员会根据参展作品选出得奖者。
来听听这六位艺术家分享他们的艺术实践以及参展作品。他们将与展览策展人谭雪凝和助理策展人龙云进行对谈。讲座以英语和普通话进行,现场提供广东话、英语和普通话即时传译。点击“登记”免费参加。
讲者介绍
范加(1990年生于加拿大)在香港成长,现于香港及布鲁克林从事创作。他经常利用有机的物料和其他与身体相关的元素,探索自然和生命的各种可能。在其创作的生物形态和富有触感的雕塑中,范加将人体皮肤(活生生的生物组织)的视觉元素和冷冰冰的实验室工具并置一起,借此撩动观众发自肺腑的回应。范加一直以创作审视性欲、性别、种族和物种等复杂观念,借此质疑对立概念和二元思维。
苗颖(1985年生于上海)是以新媒体创作的艺术家,现生活和工作于纽约和上海两地。苗颖以探讨中国互联网文化的项目和作品广为人知,她把这个受严格监管的复杂领域称为“中式互联网”。她的近作加入了机器学习的实时模拟,并常采用网站和装置的形式,探索现今科技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凸显由科技呈现的现实所催生的崭新政治、美学和意识。
王拓(1984年生于吉林)现于北京生活及工作,他的影像结合访谈、真人秀以及剧场的形式和技巧,营造扣人心弦的通俗剧意味。王拓以作品述说当代经验,经常利用文学和艺术典故,呈现社会幽默滑稽、时而荒诞的一面,试图从中审视生活、神话和文化历史如何复杂地相互纠结并不断演化,同时设法在创作中建构论述,探讨当前的意识形态如何源自历史语境,却又一直顺时而变。
谢南星(1970年生于四川)现往来于北京和成都两地。他是一名勇于实验的破格画家,敢于质疑艺术学院教授的传统绘画手法。他对心理学深感兴趣,常常在创作中运用调查心理学来追问事物的真实本质。
杨沛铿(1988年生于广东)现于香港生活及工作,经常以作品挖掘人与人关系的内在逻辑。他对植物生态和园艺兴趣浓厚,常借美学之名,在其混合媒体作品中精心布置物件、照片、动物和植物,表述对人造自然的看法。透过这些细腻并讽刺的布置,他从中行使对植物、动物以至观众等活物的操控权。杨沛铿经常在作品中把感性和知性的场景,投射到各种生物替代品上,把自身的社交经验转化为复杂的寓言故事,借此探索失败和缺陷,最终诘问封闭系统如何抑制和造就情感及行为的状况。
于吉(1985年生于上海)的创作涵盖装置、录像和行为展演,她以媒材和物质性为起点,根据源自形体、物件、人性和日常生活的丰富词汇,建构自身的视觉语言。不论塑造肢体抑或勾勒身躯,于吉的重要雕塑作品皆是瞹眛不清的人体解剖事物,既细腻亦沉重,给人一种近乎怪异的机械式脱离感,仿佛人体被创造后又被剥夺至此。于吉娴熟地叙述复杂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生与死之间、今与昔之间的关系,其作品为观众提供实在的经验,唤起回忆,激发莫名的联想,同时让观众审视空间、身体和时间的关系,提示观众自身的历史属性。
谭雪凝是M+视觉艺术策展人。自2012年加入M+以来,她一直专注于亚洲艺术,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和亚洲摄影。她协助建立了馆内的永久藏品,并策划多个展览,包括“M+希克藏品: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2016)、“中国艺术图志(1972至2012年):M+希克藏品精选”(2019)、“希克奖”(2019)和“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2022)。她亦为《七十年代后的中国艺术:M+希克藏品》(2021)一书担任助理编辑。
龙云是M+视觉艺术助理策展人。她专注于大中华地区的当代艺术实践并为博物馆购入该领域的艺术家作品。自2018年加入M+以来,她筹办了M+ 希克奖、该奖项评审会和M+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并合作策划了“博物馆之梦”展览(2021)和M+希克藏品系列展览。龙云曾任职于香港艺术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私人艺术基金会。
更多活动 More Events
会籍礼遇 Membership Benefits
- 携同宾客独家使用M+会馆
- 于周日早上参与M+专属参观时段
- 优先预购门票并享会员折扣优惠
- 优先进入标准门票指定展览
- 免费入场参观标准门票指定展览及欣赏特定放映节目
……及更多礼遇
M+会籍礼遇于2024年3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