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2023年7月21日 / 徐冰

艺术奖项与当下──致“希克奖2023”的入围艺术家

一个身穿蓝色外套的男人抱着双手站在一个白色的小雕塑前,雕塑旁是一个罩上丝绸布料的金属架子,男人的身后是另一个戴了浅蓝色围巾的男人。

“希克奖2019”评审委员会到M+展亭参观展览和评选作品期间,徐冰细味入围艺术家胡晓媛的作品《石疑》(2019),图片:M+,香港

睽违四年,第二届希克奖的评选和展览活动载誉归来 ,并选出了六位入围艺术家。身为“希克奖2023”评委之一的徐冰,撰文简述在全球社会环境愈发复杂的当下,艺术奖项对激励艺术家持续进行创作的重要性。

M+设立的希克奖今年已是第二届了。此奖致力为当代艺术提供一个多元平台,来观察、发现并推动大中华地区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令身上带有多重文化基因的艺术家,能彰显艺术工作的作用与价值。

宗教、社会制度、价值观等人类文明,在当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作为人类文明成果之一的艺术,在地缘政治、文化纠葛的大变局中,如何应对这新的世界现场?艺术能做甚么,如何发挥作用,甚至如何自处?这是摆在每一位艺术家面前的课题。

在不少媒体为某种政治目的或资本利益,操控话语权而失去真实性的今天,艺术却能凸显出它的独有特性──诚实。艺术家通过作品,最真实地呈现出自己的“全部”,而这“全部”反映出一个时代敏感又真实的信息。反过来说,即使创作者不诚实,也因艺术的诚实特性,而令其“不诚实”暴露无遗。这是我们倾心创作艺术并信赖它的理由。

一个破损的金字塔形混凝土结构上面插有两支木棒,整个结构放在地面上

于吉的创作多以雕塑为主,重新审视人体及其在空间中的存在。而她用建筑材料创作而成的作品《Corners of Ta Jama No.1》( 2013–2016 ),凸显人体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能量和张力。© 于吉,图片由赛迪HQ画廊提供

数码动画截图中,有多组计算机服务器在草原上。服务器被布块罩裹着,布上印上不同科技公司的标志;附近有一排树和独角兽角。

苗颖关注技术和资本对全球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如何在虚拟领域彰显出来。她的数码作品《硬核数据排毒》(截图,2018),透过互联网和“中式互联网”的特质,生动地展示她对重要文化现象和政治制度的研究。M+委约创作,2018年,© 苗颖

近镜拍摄由三个相同海螺交错构成的雕塑,海螺被巧妙地钉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类似三芒星的形状,并被放在玻璃柜内一个黑色支架上。

杨沛铿以转瞬即逝的艺术手法表达人类普遍的欲望、野心和恐惧,唤起人类最私密的情感。在 《三人探戈》(局部,2014)中,他以三个一模一样、互相穿刺的凤凰螺隐喻人际关系,饶富趣味,令沉重的话题比往常更打动人心。M+,香港,© 杨沛铿;图片:M+,香港

一个破损的金字塔形混凝土结构上面插有两支木棒,整个结构放在地面上

于吉的创作多以雕塑为主,重新审视人体及其在空间中的存在。而她用建筑材料创作而成的作品《Corners of Ta Jama No.1》( 2013–2016 ),凸显人体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能量和张力。© 于吉,图片由赛迪HQ画廊提供

数码动画截图中,有多组计算机服务器在草原上。服务器被布块罩裹着,布上印上不同科技公司的标志;附近有一排树和独角兽角。

苗颖关注技术和资本对全球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如何在虚拟领域彰显出来。她的数码作品《硬核数据排毒》(截图,2018),透过互联网和“中式互联网”的特质,生动地展示她对重要文化现象和政治制度的研究。M+委约创作,2018年,© 苗颖

近镜拍摄由三个相同海螺交错构成的雕塑,海螺被巧妙地钉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类似三芒星的形状,并被放在玻璃柜内一个黑色支架上。

杨沛铿以转瞬即逝的艺术手法表达人类普遍的欲望、野心和恐惧,唤起人类最私密的情感。在 《三人探戈》(局部,2014)中,他以三个一模一样、互相穿刺的凤凰螺隐喻人际关系,饶富趣味,令沉重的话题比往常更打动人心。M+,香港,© 杨沛铿;图片:M+,香港

一个破损的金字塔形混凝土结构上面插有两支木棒,整个结构放在地面上

于吉的创作多以雕塑为主,重新审视人体及其在空间中的存在。而她用建筑材料创作而成的作品《Corners of Ta Jama No.1》( 2013–2016 ),凸显人体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能量和张力。© 于吉,图片由赛迪HQ画廊提供

数码动画截图中,有多组计算机服务器在草原上。服务器被布块罩裹着,布上印上不同科技公司的标志;附近有一排树和独角兽角。

苗颖关注技术和资本对全球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如何在虚拟领域彰显出来。她的数码作品《硬核数据排毒》(截图,2018),透过互联网和“中式互联网”的特质,生动地展示她对重要文化现象和政治制度的研究。M+委约创作,2018年,© 苗颖

近镜拍摄由三个相同海螺交错构成的雕塑,海螺被巧妙地钉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类似三芒星的形状,并被放在玻璃柜内一个黑色支架上。

杨沛铿以转瞬即逝的艺术手法表达人类普遍的欲望、野心和恐惧,唤起人类最私密的情感。在 《三人探戈》(局部,2014)中,他以三个一模一样、互相穿刺的凤凰螺隐喻人际关系,饶富趣味,令沉重的话题比往常更打动人心。M+,香港,© 杨沛铿;图片:M+,香港

一个破损的金字塔形混凝土结构上面插有两支木棒,整个结构放在地面上

于吉的创作多以雕塑为主,重新审视人体及其在空间中的存在。而她用建筑材料创作而成的作品《Corners of Ta Jama No.1》( 2013–2016 ),凸显人体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能量和张力。© 于吉,图片由赛迪HQ画廊提供

数码动画截图中,有多组计算机服务器在草原上。服务器被布块罩裹着,布上印上不同科技公司的标志;附近有一排树和独角兽角。

苗颖关注技术和资本对全球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如何在虚拟领域彰显出来。她的数码作品《硬核数据排毒》(截图,2018),透过互联网和“中式互联网”的特质,生动地展示她对重要文化现象和政治制度的研究。M+委约创作,2018年,© 苗颖

近镜拍摄由三个相同海螺交错构成的雕塑,海螺被巧妙地钉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类似三芒星的形状,并被放在玻璃柜内一个黑色支架上。

杨沛铿以转瞬即逝的艺术手法表达人类普遍的欲望、野心和恐惧,唤起人类最私密的情感。在 《三人探戈》(局部,2014)中,他以三个一模一样、互相穿刺的凤凰螺隐喻人际关系,饶富趣味,令沉重的话题比往常更打动人心。M+,香港,© 杨沛铿;图片:M+,香港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等科技呈现出裂变式发展,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及思维方式。而科技增长愈强劲,就愈能显示出艺术活动的重要性,因为艺术的本质是人类未被知识化的内在表达。无论多严密的逻辑、多强大的科技,都无法替代它;带有明确目的,并以理性逻辑为主导的文明发展所缺失的部分,总是由它来补充和调节。正如人类必须在左右脑的完美配合之下,才能良好地发展。

而艺术进入当代后,与其他领域相互借鉴的程度加深。随着它的破圈融合,加之其自我颠覆的性质及短暂的当代历史,人类似乎进入了一个艺术概念最不清晰的时代。如何判断艺术?它是怎么回事?这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烧脑问题。

艺术的本质是人类未被知识化的内在表达。

在如此背景下,由多位国际美术馆馆长、策展人、艺术家组成的“希克奖2023”评审委员会,通过分析提名委员推荐的四十位艺术家在过去两年的作品,从中甄选出六位翘楚,并在M+展出他们的作品。这六位入围者是范加(生于1990年,现工作于纽约及香港)、苗颖(生于1985年,现工作于纽约)、王拓(生于1984年,现工作于北京)、谢南星(生于1970年,现工作于北京及成都)、杨沛铿(生于1988年,现工作于香港),以及于吉(生于1985年,现工作于上海及纽约)。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华裔艺术家如何以创作应对当下的全球性问题。

油彩布本画作以鱼眼视角呈现一个简陋的房间。房间后方的沙发上坐着三个人,沙发后站着一个人。坐在中间那人把右臂伸向画作中景,从前方一张白色椅上近乎无物的篮子中取出一个水果。一块布搭在椅背上。

谢南星曾现实主义绘画学院训练,创作出实验意味极强、融合具象与抽象的肖像画。这幅油画《家庭主题之四重奏二号》(1992)采用的扭曲视觉,可见他试图超越表现主义绘画的冲动。近年,他以更写实的表现方式探讨公共空间中复杂的社会习俗。M+希克藏品(捐赠),香港,© 谢南星;图片:M+,香港

一个男人闭上双眼照着镜子,镜子反映出他背面的影像,上面重迭了另一个他用纸巾遮住他脸孔的影像

王拓富含诗意和内省意味的影片,展示了他说故事的超凡技巧,以细致入微的手法思考人对于调和过去及现在的需要。在《审问》(2017)中,他仅用硬照和画外音来呈现两段看似无关的故事, 引导观众思考何谓客观和实话实说。M+,香港,M+新艺术委员会购藏基金购置,2020年,© 王拓

一个浅绿色的金属架子上面有一个看上去像布料一样的结构

范加长期在创作中运用身体和天然物料创作,探索性别、性欲、种族和物种等复杂概念。其《Bivalve II》(2023)等生物形态雕塑,反映了他以心思缜密的手法探讨了受性别约束的身体,以及其在社会文化和生物层面的面貌。© 范加,摄影:Pierre Le Hors,图片由艺术家、Empty Gallery 及 Andrew Kreps Gallery提供

油彩布本画作以鱼眼视角呈现一个简陋的房间。房间后方的沙发上坐着三个人,沙发后站着一个人。坐在中间那人把右臂伸向画作中景,从前方一张白色椅上近乎无物的篮子中取出一个水果。一块布搭在椅背上。

谢南星曾现实主义绘画学院训练,创作出实验意味极强、融合具象与抽象的肖像画。这幅油画《家庭主题之四重奏二号》(1992)采用的扭曲视觉,可见他试图超越表现主义绘画的冲动。近年,他以更写实的表现方式探讨公共空间中复杂的社会习俗。M+希克藏品(捐赠),香港,© 谢南星;图片:M+,香港

一个男人闭上双眼照着镜子,镜子反映出他背面的影像,上面重迭了另一个他用纸巾遮住他脸孔的影像

王拓富含诗意和内省意味的影片,展示了他说故事的超凡技巧,以细致入微的手法思考人对于调和过去及现在的需要。在《审问》(2017)中,他仅用硬照和画外音来呈现两段看似无关的故事, 引导观众思考何谓客观和实话实说。M+,香港,M+新艺术委员会购藏基金购置,2020年,© 王拓

一个浅绿色的金属架子上面有一个看上去像布料一样的结构

范加长期在创作中运用身体和天然物料创作,探索性别、性欲、种族和物种等复杂概念。其《Bivalve II》(2023)等生物形态雕塑,反映了他以心思缜密的手法探讨了受性别约束的身体,以及其在社会文化和生物层面的面貌。© 范加,摄影:Pierre Le Hors,图片由艺术家、Empty Gallery 及 Andrew Kreps Gallery提供

油彩布本画作以鱼眼视角呈现一个简陋的房间。房间后方的沙发上坐着三个人,沙发后站着一个人。坐在中间那人把右臂伸向画作中景,从前方一张白色椅上近乎无物的篮子中取出一个水果。一块布搭在椅背上。

谢南星曾现实主义绘画学院训练,创作出实验意味极强、融合具象与抽象的肖像画。这幅油画《家庭主题之四重奏二号》(1992)采用的扭曲视觉,可见他试图超越表现主义绘画的冲动。近年,他以更写实的表现方式探讨公共空间中复杂的社会习俗。M+希克藏品(捐赠),香港,© 谢南星;图片:M+,香港

一个男人闭上双眼照着镜子,镜子反映出他背面的影像,上面重迭了另一个他用纸巾遮住他脸孔的影像

王拓富含诗意和内省意味的影片,展示了他说故事的超凡技巧,以细致入微的手法思考人对于调和过去及现在的需要。在《审问》(2017)中,他仅用硬照和画外音来呈现两段看似无关的故事, 引导观众思考何谓客观和实话实说。M+,香港,M+新艺术委员会购藏基金购置,2020年,© 王拓

一个浅绿色的金属架子上面有一个看上去像布料一样的结构

范加长期在创作中运用身体和天然物料创作,探索性别、性欲、种族和物种等复杂概念。其《Bivalve II》(2023)等生物形态雕塑,反映了他以心思缜密的手法探讨了受性别约束的身体,以及其在社会文化和生物层面的面貌。© 范加,摄影:Pierre Le Hors,图片由艺术家、Empty Gallery 及 Andrew Kreps Gallery提供

油彩布本画作以鱼眼视角呈现一个简陋的房间。房间后方的沙发上坐着三个人,沙发后站着一个人。坐在中间那人把右臂伸向画作中景,从前方一张白色椅上近乎无物的篮子中取出一个水果。一块布搭在椅背上。

谢南星曾现实主义绘画学院训练,创作出实验意味极强、融合具象与抽象的肖像画。这幅油画《家庭主题之四重奏二号》(1992)采用的扭曲视觉,可见他试图超越表现主义绘画的冲动。近年,他以更写实的表现方式探讨公共空间中复杂的社会习俗。M+希克藏品(捐赠),香港,© 谢南星;图片:M+,香港

一个男人闭上双眼照着镜子,镜子反映出他背面的影像,上面重迭了另一个他用纸巾遮住他脸孔的影像

王拓富含诗意和内省意味的影片,展示了他说故事的超凡技巧,以细致入微的手法思考人对于调和过去及现在的需要。在《审问》(2017)中,他仅用硬照和画外音来呈现两段看似无关的故事, 引导观众思考何谓客观和实话实说。M+,香港,M+新艺术委员会购藏基金购置,2020年,© 王拓

一个浅绿色的金属架子上面有一个看上去像布料一样的结构

范加长期在创作中运用身体和天然物料创作,探索性别、性欲、种族和物种等复杂概念。其《Bivalve II》(2023)等生物形态雕塑,反映了他以心思缜密的手法探讨了受性别约束的身体,以及其在社会文化和生物层面的面貌。© 范加,摄影:Pierre Le Hors,图片由艺术家、Empty Gallery 及 Andrew Kreps Gallery提供

这些六位艺术家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区,穿梭在不同文化之间,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自身对当下现实的思考,带入到更广大的当代文化场域之中。这使他们的创作实践获得更丰富的思维参照,而作品也体现了艺术家敏于思考复杂的切身问题,并反映在其全新的艺术语言中。他们的艺术,在文明的重迭与撕裂地带发声,弥补、修复文明在当下的盲点。

艺术就是要松动既有标准与规则,从而创造更多的思维与创造的契机。

在2019冠状病毒病肆虐全球并带来深远影响的社会背景下,当代艺术怎样回应近年的全球转变,艺术家怎样用艺术去探索当下。这是我们希克奖评审委员会思考的问题。我们知道艺术类奖项从来都不是一把“标尺”,用来衡量自由生长的艺术。因为艺术就是要松动既有标准与规则,从而创造更多的思维与创造的契机。评奖是为了鼓励、表彰、支持抱有此艺术态度的优秀实践者;在他们的创作遇到荆棘时,外界的激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探索者的工作,多为未被前人证明过的实践。越是具有开拓性的项目,艺术家在其实现过程中就越容易产生自我怀疑,这时需要更宏观的视野来回顾自己做过的事,也需要某种助力。我从事艺术创作实践多年,也曾获得过“美国麦克阿瑟奖”等奖项。这些奖项不仅给我带来创作资金的支持,更是对我创作信心的鼓励。

祝贺六位入围艺术家!希望你们相信自己的判断、爱护自己的才能。愿希克奖与你的结缘,能伴随你日后的艺术探索之路,与你共同生长。

徐冰
徐冰
徐冰

徐冰,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他在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的创作广受赞誉,被视为是当今重要的概念艺术家。1999年获美国最高创造性人才奖项 ──麦克阿瑟奖;2004年获首届“Artes Mundi国际当代艺术奖”;2018年获中央美术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颁发“徐悲鸿──艺术创作奖”。作品曾展出于中国美术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大英博物馆、威尼斯双年展等,并被艺术机构广泛收藏。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