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数码印刷品上,出现高耸的大厦建筑群,旁边是湛蓝的海水。翠绿茂盛的植物覆盖于建筑群的表面。建筑群的多个楼层布满农田和森林,画面中还可见多座风力发电机。

「南行觅迹:M+藏品中的东南亚」是在M+展亭举行的全新展览,展期为6月22日至9月30日。本文为策划是次展览的策展人姚嘉善(视觉艺术首席策展人)及王蕾(设计及建筑副策展人) 的第二部分对谈,两位将会探讨如何透过这个展览,发掘香港和东南亚的潜在连系。

姚嘉善:这次展览,我们聚焦在东南亚:一个与香港既远且近的地区。了解东南亚历史的香港人不算多,但两地绝对存在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显而易见,所以如果能透过各类展品呈现出来的话,应该颇有意思。

王蕾:香港一直是亚洲不同地区与欧美之间的交汇点,有时更被视为东亚和东南亚的中间点。因此,作为一间香港的博物馆,我们可跨越国界地审视东南亚。这就是说,我们能就着本地和地区的独特元素,配合跨国的角度去定下主题。

一排三张水墨及设色绢本画作。左边的画作里,一个女人站在三个鼓后,以双手击鼓,身旁以英文写着「潘迪华」、「康加鼓」和西班牙文单词「或许」。右边的画作里,一个上身赤裸的男人架着太阳眼镜,站在一座看似木片琴的大型乐器前,身旁以英文写着「王家卫」、「颤音琴」和西班牙文单词「或许」。中间的画作里,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分别在弹奏结他和低音结他,地面的徽章标示着「吴哥酒店」。男人身旁写着「梁朝伟」、「结他」,女人身旁则写着「张曼玉」、「低音结他」和西班牙文单词「或许」。

石家豪(1970年生于香港),《吴哥大乐队》,2004年,水墨及不透明水彩绢本,三联屏,M+,香港,怡情斋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捐赠, 2014年,© 石家豪

姚:我们也想强调放眼南望,将目光转投至不同的方向。在历史和文化上,香港惯常注视东亚地区;所以我认为,这次是观望他方的大好机会,并探视香港作为东南亚一部分的可能性。

举个例说,石家豪的《吴哥大乐队》是今次展出的香港艺术家作品之一,风趣幽默地演绎王家卫2000年的电影《花样年华》。作品呈现的是曾经作为东南亚贸易及移民重要枢纽的香港。当时,地与地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在人们的心目中,新加坡和柬埔寨等地并非遥远的国度,而是整个地区的伸延。石氏在作品中加入吴哥酒店的标志,灵感来自《花样年华》于柬埔寨吴哥窟取景的一场戏。

画作里,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分别在弹奏结他和低音结他,地面的徽章标示着「吴哥酒店」。男人身旁用英文写着「梁朝伟」、「结他」,女人身旁则用英文写着「张曼玉」、「低音结他」和西班牙文单词「或许」。

石家豪,《吴哥大乐队》,2004年,水墨及不透明水彩绢本,三联屏,M+,香港,怡情斋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捐赠, 2014年,© 石家豪

王:我们希望藉着这个展览,将香港与东南亚互相对照,让观众思考香港本地的状况。展览第一个主题展区「在地脉络」,展出一系列建筑模型及绘图,显示建筑师针对热带地区的设计策略。香港虽位于亚热带,每年有超过一半日子既炎热又潮湿,但其建筑物的设计,却绝少针对这种气候。这里大部分都是封闭式的建筑,室内与室外甚少有过渡空间,亦很少将建筑融入自然风、天然采光及植物。所以,我们希望透过展品带出一连串问题,例如为东南亚的热带气候而设的设计策略,有多少可以应用于香港?

姚:另一方面,六十年代初兴建的本地机构和城市建筑,如香港大会堂或早期的香港中文大学校舍,与本展览所展示的建筑档案中由马来亚合伙制建筑事务所及Booty, Edwards and Partners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建筑相比,在外观形式上其实有颇多类近之处。虽然建筑物的背景各有不同,但其相似的设计形式可引领我们思考不少问题,例如:为甚么它们的外形那么相近?其建筑设计方面受到甚么共同影响?而事实上,当时很多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工作的建筑师都是在英国接受训练。

小册子的黑白图像里,一幢长方形建筑物棱角分明,设有平屋顶,并坐落于人工水池旁边。建筑物图片上方的红色长方形色块,以英文、泰米尔文、中文和马来文显示「新加坡大会堂职工会大厦」字样。

新加坡文化部,新加坡大会堂和职工会大厦(1961至1965年)纪念特刊,新加坡,1965年10月,印刷纸本,M+,香港,建筑三人小组捐赠,2015年,© 版权所有

王:你可以在马来亚合伙制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新加坡大会堂,及钟华楠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香港太平山顶观景台间找到共通点。两者均建于六十年代末,两位建筑师均于英国接受训练,而两座建筑物在设计上均注重功能,结构核心清晰,并于当时作为公众地标,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宏伟市民建筑风格。

黑白照片中是一个建筑模型,背景一片漆黑。模型即一个白色长方形的建筑物,顶部结构线条圆润,由两条粗大的柱子支撑。

钟华楠建筑事务所,《香港太平山顶观景台(1967至1972年)模型照片》,1967至1969年,银盐照片(纸裱),M+,香港,钟华楠建筑师有限公司捐赠,2013年,© 钟华楠建筑师有限公司

我们希望提醒人们,香港和东南亚在历史上一直脉络相连,而时至今日,香港有时也可将自己重新看待成这片广阔地域的一部分,并与之拥有更深远的联系。

姚:总括来说,人们应该重新思考他们对东南亚的印象或期望。我们尝试透过展览以非单一或统一的视角,去呈现这个地区丰富而复杂的特质,同时展示当中的相近之处。我们亦希望观众就单一地区的身分认同提出疑问。说到底东南亚是衍生自多个地方的概念,流动而多变。

此文章原于「M+ 故事」发布,以配合「南行觅迹:M+藏品中的东南亚」

姚嘉善是M+的视觉艺术首席策展人;王蕾是M+的设计及建筑副策展人。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