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本网页已自動翻译成简体中文。

2022年9月23日 / 冯佩悠

由零开始,策划一场夏祭

照片中的女子戴着眼镜和白色医疗口罩,身穿深色T恤和牛仔裤,脚上穿着运动鞋,盘腿坐在地上的坐垫上。她绘形绘声地说话,左手倾斜抬起放在胸口前方,右手拿着平板电脑放在大腿上。她身后有落地玻璃窗,看到窗外阳光充沛的阳台,还有两人站在栏杆旁。

策展助理徐诗颖在M+主持讲座,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M+从策展助理徐诗颖的角度,看看年轻人如何转化这个博物馆

拉开胶纸发出刺耳尖锐的声音回荡于室内,戳破了活泼的谈话声。在维港的迷人景色下,一群年轻人正埋头苦干,将M+的工作坊空间布置成临时展厅。不足两毫米厚的发泡胶板、一叠叠相片、一卷卷绳子,还有几张角几和椅子铺满地面,物件繁杂的景象难以一眼看清。

照片中的房间有混凝土和木板墙、倾斜的天花板及落地玻璃窗。地上撒满发泡胶条、废纸和白色防水布。一群群年轻人在空间之中坐着,或在做着什么:有些在剪纸,有些在观察,有些则为物料塑形。每群人有一至四人。

2022年8月,「M+青年部」成员和参加者在筹备创作日营结业展,当中展出「影像讲故师」「垃圾设计师」工作坊的成果,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在三四人一组的人群中,身型娇小、戴着圆框眼镜、身穿深色吊带裤的徐诗颖,观察着在房间中央的「雕塑」──一件以废弃白色防水布精心制作而成的结构,设在底座的风扇把它吹起;防水布前后左右摆动,恍如恐龙的两只短小前肢,在半空拍动。

还有半日,徐诗颖和她的青年部成员将向公众呈献他们的首个展览,也是「青年夏祭:逆行」活动的一环。有人忙着将从M+各处捡拾回来、升级再造的废物砌成作品;另一些人则用木晒衣夹将手掌大小的照片固定在麻绳上,并将绳子悬在两叠不规则地堆叠起来的椅子之间。这是一块立体的故事板,上面的指示写道:「写下你对绳子上任何一张相片的想法和感受。将心中所想填满卡片后,你可将相片带回家。」

照片中可见一系列细小的照片,用晒衣夹固定到三根绳子上。一双手把一张黑漆漆的照片夹到绳子上,照片中可见一些人像雕塑。另外有一个模糊的人影蹲在背景中。

参加者将照片夹在绳子上,组成即兴的故事板,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这展览不单是展示物品这样简单。它邀请观众跟展品互动,引领我们以自己的方法诠释这些创作。」徐诗颖解释。

作为M+策展助理,徐诗颖身兼多职:她是活动统筹、主持,也是行政人员。每日挟着文件夹在工作坊场地和办公室来回奔走,她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透过为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策划活动来连结观众和博物馆。

她目前主要负责「M+青年部」的工作,这计划招募充满好奇心的青年成为义工,联同M+团队和不同界别的创作者构思和举办公众讲座和工作坊。「青年夏祭:逆行」是他们的心血结晶之一,为期两周的项目涵盖一系列为年轻人设计的活动,灵感源自M+以往的夏令营。

照片中可见两个年轻男人在桌子前。左边的男人站立着,将一个汽水罐固定到木底座上。右边的男人看着那个男人。他们前方的桌子上有几个可口可乐罐,罐子顶部都除去了。桌上还有一些工具、水瓶等物件。

设计师兼日营导师张玮晋协助参加者将汽水罐改造成其他物品,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两个年轻女人在观察一幅摊开在桌子上的白色防水布。她们身后是落地玻璃窗,窗后可见一个阳台、海景和对岸的城市景色。

参加者一同思考如何将一块废弃防水布「变身」,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两个年轻女子将白色防水布垂直固定在工业用风扇上,防水布上有红色和橙色的标记。她们身后有一群人在桌子前工作,还有一只以防水布制作的暴龙。地上遍布纸碎、胶纸和大型桶子。

由工业用风扇吹起的防水布,化身成为充气雕塑,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一个年轻女子拿着美工刀,将手中一小块发泡胶塑形。她周围的地上都是发泡胶碎屑,还有一个黑色的塑胶桶和几把美工刀。

参加者将废弃发泡胶加工,升级再造成艺术品,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一对年轻男女,他们各自拿起一张纸仔细观看,身后有一张桌子,桌上放满袋子、饮品和纸板。

参加者为结业展挑选照片,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的一对年轻男女将一系列照片贴到落地玻璃窗上。照片排成三行,每行各有两至三张照片;每张照片都拍摄了一幢建筑物的局部或城市景观。窗外有两个女人在阳台上走过,好奇地看进来。

在日营中拍摄的街景照片与窗外的城市景观相映成趣,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两个年轻男人在桌子前。左边的男人站立着,将一个汽水罐固定到木底座上。右边的男人看着那个男人。他们前方的桌子上有几个可口可乐罐,罐子顶部都除去了。桌上还有一些工具、水瓶等物件。

设计师兼日营导师张玮晋协助参加者将汽水罐改造成其他物品,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两个年轻女人在观察一幅摊开在桌子上的白色防水布。她们身后是落地玻璃窗,窗后可见一个阳台、海景和对岸的城市景色。

参加者一同思考如何将一块废弃防水布「变身」,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两个年轻女子将白色防水布垂直固定在工业用风扇上,防水布上有红色和橙色的标记。她们身后有一群人在桌子前工作,还有一只以防水布制作的暴龙。地上遍布纸碎、胶纸和大型桶子。

由工业用风扇吹起的防水布,化身成为充气雕塑,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一个年轻女子拿着美工刀,将手中一小块发泡胶塑形。她周围的地上都是发泡胶碎屑,还有一个黑色的塑胶桶和几把美工刀。

参加者将废弃发泡胶加工,升级再造成艺术品,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一对年轻男女,他们各自拿起一张纸仔细观看,身后有一张桌子,桌上放满袋子、饮品和纸板。

参加者为结业展挑选照片,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的一对年轻男女将一系列照片贴到落地玻璃窗上。照片排成三行,每行各有两至三张照片;每张照片都拍摄了一幢建筑物的局部或城市景观。窗外有两个女人在阳台上走过,好奇地看进来。

在日营中拍摄的街景照片与窗外的城市景观相映成趣,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年轻』不是由年龄定义;它更像是一个状态或人生阶段,其间我们会经历转变。『M+青年部』义工计划鼓励我们以崭新角度观看身边事物,培养出蜕变的能力,以不一样的方式迎接人生中的改变。」

义务工作和蜕变,对徐诗颖来说并不陌生。出于对文化艺术的好奇,她自2015起连续四年参与M+夏令营,在当中担任义工。那些年,她亦深入社区参与,为北京「微杂院」儿童图书馆及艺术中心统筹活动。 2018年,她由M+义工摇身一变成为M+团队的成员,先以实习生身分回归,后为策展助理。

「我的心境由纯粹享受,转为奉献,」她说。「我想跟身边的人分享经验,也为他人缔造独一无二的体验。」

照片中可见四个人站成一行,各拿着一个粉红色告示板,板子上印有插画图案,下方印有文字。第一块板上有一只眼的图案,下方写着「视觉」的英文字样;第二块则有一只手的图案,并写着「触觉」的英文字样;另外两块板上的文字和图案不明。右边数去第二个人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并看着镜头。

徐诗颖(右二)正式加入M+前是普通的M+夏令营义工,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为年轻人创造独特体验,不是要站在舞台中央,而是在幕后默默耕耘。发电邮给参加者、跟他们通讯,统筹活动,以及联系其他M+团队,是她的工作日常。

要举办像今次这样的活动,需要好几个月时间筹备。「我们先集思广益,就年青人的特质和他们今日遇到的挑战列出关键字。然后我们在挑选合作的艺术家时,会考虑他们的经历和作品所呈现的价值观。若时间许可,我们会先试行,再调整方向和策略。」

照片中可见一个整洁的展厅,当中有一件以白色防水布制作、类似暴龙的东西。它的底部有一台小型工业用风扇,风扇向上吹气,令防水布鼓胀直立起来。恐龙身上贴了一条胶纸,上面写着「Basel JK Basel」。背景中有五个人在走动,他们正观看墙上和落地玻璃窗的细小照片。

充气恐龙雕塑完成了,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M+青年部」将夏祭的主题定为「逆行」;这词语原指行星「向后」移动的观感,在这里则为一种譬喻,鼓励年青人重新审视自我及当下处境,以新鲜的视角发掘和探索世界。

为此,徐诗颖和青年部成员请来设计师张玮晋和艺术家王伟健开办工作坊,分别引导年轻人升级再造展览废物和以影像说故事,而两个工作坊的成果就是展览主题。当中,徐诗颖与M+教学及诠释组负责协调和与社区联系,青年部成员主持活动,而参加工作坊的年轻人则为整场夏祭赋予意义和生气。

照片中可见两个女子的背影,她们正在观察被白纸覆盖的桌子和墙壁,纸上有看似家具和装饰的图画和剪纸。

观众可参与一连串夏祭工作坊,而在「栖居重现」中,他们重新构想「家」的意义,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一对年轻男女坐在展厅中,专注地看着手中的平板电脑。他们身后有两幅描绘工人的油画。

「流动身体展厅」工作坊中,参加者以平板电脑设计拼贴画,并把画作转化成具个人特色的纹身贴纸,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一个幽暗的地下空间,当中有两个点亮了的纸灯笼放在地上。混凝土墙上的水管旁贴了一张黑色纸张。背景中的出口被闪亮亮的银色流苏门帘遮蔽。两人从门帘后窥探这个空间。

「博物馆别致约会」的定向游戏工作坊中,参加者二人一组,到M+的隐秘空间完成任务,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两个女子的背影,她们正在观察被白纸覆盖的桌子和墙壁,纸上有看似家具和装饰的图画和剪纸。

观众可参与一连串夏祭工作坊,而在「栖居重现」中,他们重新构想「家」的意义,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一对年轻男女坐在展厅中,专注地看着手中的平板电脑。他们身后有两幅描绘工人的油画。

「流动身体展厅」工作坊中,参加者以平板电脑设计拼贴画,并把画作转化成具个人特色的纹身贴纸,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一个幽暗的地下空间,当中有两个点亮了的纸灯笼放在地上。混凝土墙上的水管旁贴了一张黑色纸张。背景中的出口被闪亮亮的银色流苏门帘遮蔽。两人从门帘后窥探这个空间。

「博物馆别致约会」的定向游戏工作坊中,参加者二人一组,到M+的隐秘空间完成任务,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两个女子的背影,她们正在观察被白纸覆盖的桌子和墙壁,纸上有看似家具和装饰的图画和剪纸。

观众可参与一连串夏祭工作坊,而在「栖居重现」中,他们重新构想「家」的意义,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一对年轻男女坐在展厅中,专注地看着手中的平板电脑。他们身后有两幅描绘工人的油画。

「流动身体展厅」工作坊中,参加者以平板电脑设计拼贴画,并把画作转化成具个人特色的纹身贴纸,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一个幽暗的地下空间,当中有两个点亮了的纸灯笼放在地上。混凝土墙上的水管旁贴了一张黑色纸张。背景中的出口被闪亮亮的银色流苏门帘遮蔽。两人从门帘后窥探这个空间。

「博物馆别致约会」的定向游戏工作坊中,参加者二人一组,到M+的隐秘空间完成任务,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两个女子的背影,她们正在观察被白纸覆盖的桌子和墙壁,纸上有看似家具和装饰的图画和剪纸。

观众可参与一连串夏祭工作坊,而在「栖居重现」中,他们重新构想「家」的意义,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一对年轻男女坐在展厅中,专注地看着手中的平板电脑。他们身后有两幅描绘工人的油画。

「流动身体展厅」工作坊中,参加者以平板电脑设计拼贴画,并把画作转化成具个人特色的纹身贴纸,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照片中可见一个幽暗的地下空间,当中有两个点亮了的纸灯笼放在地上。混凝土墙上的水管旁贴了一张黑色纸张。背景中的出口被闪亮亮的银色流苏门帘遮蔽。两人从门帘后窥探这个空间。

「博物馆别致约会」的定向游戏工作坊中,参加者二人一组,到M+的隐秘空间完成任务,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M+让公众能够参与其中,这里没有既定框架,也没有阻碍。它鼓励我们跟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实验新想法,在新的起点上建立一套价值观。」徐诗颖说。

她指出,观众参与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吸引人来博物馆,继而让博物馆成为资源中心,人们就可来静静约会、跟家人同乐或寻找灵感。最后,它自然而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一项活动应该带给观众他们想要的东西,简单如感到快乐,或在学习知识方面有所收获。作为活动统筹,我们只做了两成工作,其余是观众的投入和付出。活动是促进对话和思想交流的平台,不只是博物馆和观众之间,还令有抱负的年轻人、策展人和我们的同伴惺惺相惜。」她解释。

照片中可见一个男孩跪在地面巨大的白纸上,将橙色油性笔涂在纸上。

一名夏祭的年幼观众在涂颜色,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展览当日,观众可在故事板上留言,并将自己挑选的照片拿走。他们有些在回应中以文字重构日常生活的喜悦,有些则一边缅怀,一边画上可堪回味的细节。

有一篇文字这样说:「公园台上有一杯喝完的冻柠茶,里面有香烟。旁边,是空空如也的烟盒。这景象可能并不美丽,但比起弃在地上的烟头,这漂亮得多。」其余是较短的讯息,只简单地请香港年轻人「加油」。

活动过后,徐诗颖会将这些讯息和余下的相片收集起来,供日后参考之用。她亦会主持讨论,引导青年部成员回顾活动成果,将洞见带到下一个项目。

照片中可见两叠随意堆叠起起来的椅子,中间垂下几根绳子,绳子上的晒衣夹夹着一些照片和写有文字的纸张,一名女子蹲在前方观看。

展览观众可留下文字或画作,换取工作坊参加者拍摄的照片,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视觉文化令我们有机会分享彼此的观点,并互相连系。」她回想。「作为推广视觉文化的公共机构,我们有责任去传扬我们相信的价值观,并创建平台将这些价值观活现观众眼前,让年青人借之彼此互动,回应我们不断变迁、生生不息的城市。」

这样的视野并不囿于博物馆墙内。工作以外,徐诗颖跟现时和过往合作的义工、艺术家和青年部成员通过聚会、咖啡小憩和相约参观展览,继续交流对话。

「我发现年青人心系某个地方,往往是因为那里的人,而不是地方本身。地方的意义,由人决定。」

照片中可见三组人在三扇大型玻璃窗后,每组人都在绘画,或在窗上贴上图片。左边窗上可见一个螺旋形,中间可见「AC」两个英文字母,右边则有两个人形的图案和「哈哈」的英文字样。

夏祭期间,观众在M+学舍的窗上绘画,摄影:Michael CW Chiu,© M+,香港

加入「M+青年部」

冯佩悠
冯佩悠
冯佩悠

冯佩悠是M+数码内容编辑。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