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本网页已自動翻译成简体中文。

2019年8月6日 / Ellen Oredsson

细说藏品:邱良的《俪人行(告士打道,1961)》

黑白照片中,两名身穿长衫、脚踏高跟的女人在街上并肩而行。镜头从她们后方拍摄,可见街道左边有写着中文字的柱子,右边则有店铺。一群人数不多的男人聚集在她们前方。

邱良,《俪人行(告士打道,1961)》,1961年,黑白照片,M+,香港,© Photo Pictorial Publishers Ltd.

邱良的《俪人行(告士打道,1961)》(1961)是M+馆藏之一。它是什么样的作品,由谁创作,M+又为何会将它纳入馆藏?

关于《俪人行(告士打道,1961)》

《俪人行(告士打道,1961)》是香港摄影师邱良(1941–1997)的作品。他是街头纪实摄影先驱,以拍摄香港民生百态的作品闻名。

这件作品摄于1960年代初香港,当中可见两个身穿长衫的女子,沿着告士打道姗姗而行。构图简洁有力,柱子和店铺见于街道两旁,巧妙地衬托中央的女子。一如邱良所拍的其他作品,这张照片捕捉了香港人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和真实的互动交流,两位女士的打扮更为照片注入老派时尚的优雅美感。照片从背面拍摄,引领观者跟随女人却无法得见她们的表情,令人对她们的身分和去处不禁浮想联翩。

《俪人行(告士打道,1961)》发表于香港摄影杂志《摄影画报》。杂志于1964年创刊,2005年停刊,营运了接近41年,由出版人李青、摄影师陈复礼与麦峰创办,希望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关于邱良

一个赤脚男人拉起一架人力车,车上坐了一个身穿白色水手服的男人,二人静止不动。另一个身穿水手服的男人站在行人路上拍摄他们。行人路上有两个倒在地上的木牌,上面写着「危险」二字,后方墙壁画满涂鸦。

邱良,《攞景》,1966年,黑白照片,M+,香港,© Photo Pictorial Publishers Ltd.

香港摄影师邱良自1960年代起拍摄令他广为人知的香港街头摄影作品。

邱良在二十出头、仍是学生时已对摄影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沙龙聚会及摄影比赛展览,认识业内人士并观摩他们的作品。他在1960年代开始其职业摄影师生涯,当时正值香港沙龙摄影的黄金时代。参与沙龙摄影展的照片,大多以摆拍的静物和人像为题材,讲求诗意及形式美而非反映现实之美。反之,当时大部分拍摄日常生活的照片,则着重其记录性而非艺术性。像邱良一样会在捕捉街景的同时兼顾美学元素的摄影师,为数不多。

黑白照片中可见一个书报摊,照片右半部分有一个人的背影,那人坐在凳子上,把头搁在柜台上面。身旁的矮架陈列了一些杂志。左上方的墙上贴满赛马和赛狗的告示。

邱良,《狗马当道》,1968年,银盐照片,M+,香港,© Photo Pictorial Publishers Ltd.

邱良任职于国泰机构电影时,随着外景拍摄团队走遍香港,让他有机会拿着轻巧的Rolleiflex 6x6相机,在瞬息万变的殖民地香港拍摄民众日常。在他镜头下的市民生活有一种令人身历其境的真实感,其黑白摄影作品亦唤起人们对昔日的怀旧之情。

黑白照片呈现一个过马路的人,可见其七分背影。那人肩上挑着扁担,每边挂着一个金属容器;他的右手握着其中一个盛着水的容器的手柄。一辆模糊的汽车出现在左上方。

邱良,《搏命扑水》,1963年,黑白冲印,M+,香港,© Photo Pictorial Publishers Ltd.

邱良曾为多个组织和刊物工作:1965至1970年,他在国泰机构(香港)担任摄影师;1971年,他为当时香港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电影拍摄剧照,并为影星拍下迷人的宣传照;1973年,他创办《摄影生活》月刊;而在1980年,他成为《摄影艺术》杂志总编辑。

《俪人行(告士打道,1961)》对M+馆藏的重要性

黑白照片中,一个女人在右下角讲电话,她用双手拿着听筒及电话线,面露微笑。她身后有一道黑墙,占了照片大部分空间,墙上放满了名人的黑白照。

邱良,《影迷》,1968年,银盐照片,M+,香港,© Photo Pictorial Publishers Ltd.

邱良是香港很重要的纪实摄影师,人们把他与法国摄影大师、街头摄影先驱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08–2004)相提并论,将他誉为「香港布列松」。布列松提倡「决定性的瞬间」理论,意即等待完美的瞬间才按下快门,此理论亦可见于邱良的作品。在1960年代,香港纪实摄影师的数目寥寥可数,摄影市场亦尚未成形,因此那个年代的照片甚少能保存至今。收藏这些旧照片并进行研究,是文化机构的重要任务。

黑白照片呈现一条烟雾弥漫的小巷,前景有一个蹲下的女人侧影,她身旁放了几个桶。她转头望向照片中景一个上身赤裸的男人和追在他身后的小孩,再后些有一群人。照片顶部的长杆挂着衣服。

邱良,《巷里人家之一》,1960年,黑白照片,M+,香港,© Photo Pictorial Publishers Ltd.

邱良的照片启发了无数艺术家及创作者,例如电影导演王家卫和电影摄影师杜可风(见于《花样年华》中张曼玉裹在旗袍中的风情)以及艺术家组合梁志和+黄志恒(见于「今天我们寻回昨天遗失的他」系列中《拍照的美国海军》)。邱良的作品亦横跨香港视觉文化、流动影像及视觉艺术多个领域,成为M+藏品的重要部分。

黑白照片中可见一个人身穿雨衣、头戴阔边帽,在香港街道上冒着大雨骑单车。背景中有一个撑着雨伞的行人跑过。

邱良,《冒雨前进》,约1969年,银盐照片,M+,香港,© Photo Pictorial Publishers Ltd.

邱良的香港街头照片犹如一扇让我们窥视旧日香港的难得窗口,由此可了解香港从前的面貌及变迁。他的作品以寻常百姓与其在这个城市公共空间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这角度格外重要但又常为人所忽略。不论观者与香港的关系为何,都可以历史的视角重新认识香港。

此文章原于「M+ 故事」发布。

Ellen Oredsson是M+的网络编辑。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