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何藩:决定性的瞬间
何藩:决定性的瞬间
3:57
视频文稿

(原文:粤语)


何藩:其实我偏向喜欢黑白。我不是不拍彩色照,但我发现一件事,彩色没那么适合我的世界。黑白给予我一种距离,怎样的距离呢?跟现实人生的一种距离。我觉得这个距离很重要,现实人生是七彩缤纷,黑白好像抽离了一样,更能够令观众、观者,有一种思维,一种沉思默想的空间和深度,跟我、大家产生共鸣。

我好喜欢黑色。黑色好像一种力量,好伟大,好神秘,好像可以主宰世界的一种力量。我觉得我拍照很随意,意之所至。例如我住在半山麦当劳道,中区,我由中区走下来,当时没有地铁,就背着相机,由麦当劳道半山走下去,路见横街窄巷,烟雾迷离,有些小人物,芸芸众生,草根阶层,弱势社群。我觉得他们所表达的一种香港精神,是最令我难忘的,小人物拼搏求存,一直在挣扎奋斗。

我很注重光。我觉得摄影是光的艺术,我要光合我心意,不谈对错,便要等光。当时有感而发,我就表达当时的心境,我的一种感觉。大文豪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说过,他说艺术除了感动之外,便什么都不是。伟大!他说得伟大。

这一张呢,我必须坦白告诉各位,不是我的功劳,是上帝跟我开的一个玩笑。根本我不是在拍小孩,底片是四方的,实际上我在拍电车路。初初看,实在不行,看着看着,一旁有两个小孩,更好玩,更有趣。放学后,两家那样,这样好像⋯⋯有着节奏一样。我喜欢玩剪裁,像制作电影一般,我很喜欢玩剪接,那是怎么样呢?剪接可以令你的作品起死回生。摄影也是一样原理,那边是死的,这边是活的,那就把它剪掉。真正的好相片不在相机,而是在你本身,是在你的眼,在你的脑,在你的心,不是在于冷冰冰的机器。

黑白是给我一个距离,是跟现实人生有一个距离, 我觉得这个距离很重要的。

何藩

何藩镜头下1950和60年代的香港,在今天已不可复见,但我们仍可透过他的作品感受和了解香港昔日的景物风貌。

早年生活

何藩(1931 年生于中国,2016 年逝世)身兼摄影师、电影导演及演员。儿时于上海生活,14 岁时获赠首部相机后,摄影生涯便随之展开。何藩在1949 年移居香港,所拍摄的香港众生相引人入胜,自1950年代起便开始受到关注。

从摄影到银幕事业

何藩的摄影技术,在当时日益蓬勃的香港电影业大派用场。他在1960至1980年代期间从事电影工作,特别是参与邵氏兄弟的电影制作,其作品广为人知。何藩除了担任电影导演外,偶尔还会亮相幕前,《不了情》(1961)便是他首部参演的电影。

M+杂志

参演多部电影后,何藩在1963 年完成了他的首部独立短片《大城市,小市民》,并在翌年的「日本国际电影节」获奖。不久后,他获得商业电影公司的青睐,开始拍摄一系列艳情片,并因这个全新的电影类型而大受欢迎。由他执导的电影如《长发姑娘》(1975)和《三度诱惑》(1990)更是极为卖座的作品。

何藩的传承

何藩以照片所记录的香港面貌,大部分已不复存在,然而新生代仍可透过他的经典摄影作品,了解昔日香港。何藩的摄影手法亦体现了法国摄影大师亨利.卡地亚-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称之为「决定性瞬间」的精神。这种等待关键一刻才按下快门的摄影手法,尽管在今天被视为老派,甚至是纯粹主义者才使用的摄影手法,仍然广受街头摄影师和摄影记者所采用。

制作人员

监制

M+

影片制作

王伟健

策展研究

周家盈、黎颖、彭绮云

M+ 制片人

Lara Day、苏浚

特别鸣谢

何藩、Sarah Greene、马容元

此影片原于「M+ 故事」发布。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