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幕墙展出何子彦的人工智能生成动画《戏夜寻谜》向香港电影黄金时代致敬 作品由M+与巴塞尔艺术展共同委约创作并由瑞银集团呈献
M+幕墙展出何子彦的人工智能生成动画《戏夜寻谜》向香港电影黄金时代致敬 作品由M+与巴塞尔艺术展共同委约创作并由瑞银集团呈献
位于西九文化区、亚洲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展出由新加坡艺术家何子彦创作的全新M+幕墙委约作品《戏夜寻谜》(2025)。由M+与巴塞尔艺术展共同委约创作,并由瑞银集团呈献,这部人工智能生成动画向香港电影黄金时代致敬,以充满未来感和剧场效果的方式呈现一幕幕经典场景。作品将于2025年3月22日(星期六)至6月29日(星期日)每晚在M+幕墙上展出。今年是M+第四年与巴塞尔艺术展,并由瑞银集团支持在M+幕墙上合作艺术项目。
《戏夜寻谜》展示由动画人物演出的一系列默剧,令人回想起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经典场面。这些人物重演了张国荣、张曼玉、周星驰、周润发、林青霞和梅艷芳等巨星演出过的角色。作品所呈现的场景糅合了吴宇森电影的侠义豪情、王家卫的浪漫主义、徐克的无限想像和王晶无所忌讳的搞笑等元素。这些人类和非人类的角色以惹人注目的剧场灯光效果呈现,让人联想起巴洛克绘画风格和光泽明亮的广告。
《戏夜寻谜》透过一个未来模拟空间重新想像这座城市丰富的香港电影历史。作品中的角色身穿有发光条纹的制服、那些奢华又如雕塑般缓慢飘逸的褶皱,营造出一种既模煳又神秘的超现实氛围。对于看过电影原作的观众来说,当中的场景可能似曾相识;而对于不熟悉的观众而言,作品提供了引人入胜的影像体验。作品通过演算程式不断编排重组,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人物与场景组合,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重新註解这座城市的电影历史,并藉此凸显其灵活、流动,以及历久弥新的创意活力。
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强调了博物馆与巴塞尔艺术展持续合作的重要:「我们与巴塞尔艺术展在M+幕墙项目上的合作已踏入第四年,对于能共同委约创作《戏夜寻谜》,我们倍感兴奋。作品从当代视角出发并藉崭新技术诠释香港蓬勃的电影文化,这次合作亦展示了亚洲艺术家的非凡才华,让本地和全球观众领略视觉文化和香港电影交错互动的火花。此幕墙委约作品充分体现M+的使命,致力令观众更深入欣赏香港层次和面向丰富的视觉叙事。」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表示:「《戏夜寻谜》以香港的电影文化为基础,体现了亚洲与全球艺术界的联繫。这件作品不仅突出了何子彦与这座城市的渊源,亦成为本地和区域文化之间的重要纽带。我们与M+和何子彦的合作有助于创造一种联繫,藉此鼓励观众探索关于历史、记忆和创新性不断演化的叙事。巴塞尔艺术展希望这个由瑞银集团支持的委约项目,能促使世界各地社群参与,通过丰富的故事来一同塑造我们主办城市香港的文化景观。」
M+ CHANEL流动影像主策展人苏筱琪及M+视觉艺术助理策展人龙云指:「何子彦的作品探索历史、神话叙事和香港电影文化的交集。作品以崭新角度重新诠释香港电影,《戏夜寻谜》让人回想起深植于我们集体意识中那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并体现了一个重要信念,那就是电影文化将继续是香港艺术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子彦表示:「我以《戏夜寻谜》摸索香港电影史和共同回忆的丰富多彩。以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经典场景和角色为灵感的人工智能生成影像,以充满趣味的方式引领观众思索历史,并重新想像未来。我希望在维港夜景相辅相成下,这个在M+幕墙上展现的视觉体验能成为对香港电影历史的颂扬,并启发大家以全新眼光来看这座城市昔日的电影文化与情怀。」
为配合《戏夜寻谜》,M+将于2025年3月在大台阶放映「何子彦:访寻历史」。节目将放映五部跨越艺术家二十年创作生涯的开创性电影,让观众全面深入地了解他钻研历史和电影创作的过程。放映作品包括《乌塔马──历史里的千千万万个我》(2003)、《4 x 4第三集:唐大雾──最激进的姿态》(2005)、《此地》[Black to Comm] 配乐(2011)、《无知之云》(2011)及《无名》(2015)。
有关放映节目及M+幕墙节目《戏夜寻谜》的详情,请浏览M+网页。
关于何子彦
何子彦1976年生于新加坡,他的作品深富东西方文化底蕴,涵盖艺术史、戏剧、电影、音乐及哲学,透过融合神话叙述和历史事实,探讨对历史史实、纪录和传承的不同诠释。其作品的中心主题是对东南亚身分认同多元性的长期探讨,东南亚在语言、宗教、文化和影响方面的复杂多面,难以视之为单纯的地理区域,也无法以单一的历史来加以叙述。何子彦的作品融会交织不同的知识体系、叙述和表现方式,反映他对于东南亚丰富历史的理解。从纪实研究到想像,他将档案影像、动画和电影融合在沉浸式和剧场式装置之中。
何子彦曾多次举行个展,包括黑瑟尔艺术馆(2024)、首尔善宰艺术中心(2024)、东京都现代美术馆(2024)、新加坡美术馆(2023)、洛杉矶汉默美术馆(2022)、丰田市美术馆(2021)、达拉斯克罗亚洲艺术博物馆(2021)、山口艺术及媒体中心(2021)、Edith-Russ-Haus for Media Art(奥尔登堡,2019)、汉堡艺术协会(2018)、上海明当代美术馆(2018)、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2017)、毕尔包古根海姆美术馆(2015)、东京森美术馆(2012)和新加坡电力站(2003)。他于2011年参加代表新加坡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
关于M+幕墙委约作品
M+幕墙是一幅庞大的光影画布,由数千组镶嵌在M+大楼南面外墙的LED灯管组成,使其成为全球最大型的媒体幕墙之一。前临维多利亚港的M+幕墙,每晚展示多姿多彩的影像,包括M+藏品、流动影像委约作品和博物馆品牌形象,为成千上万的观众带来趣味盎然、充满幽默感和富有诗意的时刻,刺激大家的知性思考和美学思索。M+每年均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艺术家合作,为幕墙构思委约作品,推动新的流动影像创作,并加深博物馆与全球观众的联繫。幕墙委约作品体现了M+作为国际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的先驱角色,致力于运用最新科技和数码媒体,促进香港艺坛的蓬勃发展。
关于M+
M+是亚洲的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致力于收藏、展示与诠释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的视觉艺术、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以及香港视觉文化。滨临香港维多利亚港的M+大楼由世界知名建筑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联同TFP Farrells和奥雅纳设计,总建筑面积达65,000平方米,设有三十三个展厅,还有学舍、流动影像中心、研究中心、天台花园,以及其他举办活动和节目的空间。M+幕墙是全球最大的LED屏幕之一,每晚以香港天际线为背景展示委约作品。M+的永久馆藏来自亚洲及世界其他地方,横跨不同领域,当中的M+希克藏品,论丰富程度是全球数一数二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M+今天已是研究和展示当代视觉文化的枢纽,致力启发大众的思考及好奇心。
关于西九文化区
西九文化区滨临维港,佔地四十公顷,不仅是香港最新的文化旅游地标,更是全球最具规模、最富雄心的文化枢纽之一。区内设有众多地标式文化艺术设施,包括世界级博物馆M+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设计匠心独运的戏曲中心和自由空间等表演艺术场地、佔地十一公顷的艺术公园和海滨长廊,以及兴建中的西九演艺中心。
西九文化区每年倾力呈献约千场展览、表演、节目和活动,致力为新晋及享誉盛名的艺术家提供重要平台。西九文化区每年吸引过千万名访客,增强了香港的文化影响,更巩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
关于巴塞尔艺术展
巴塞尔艺术展于1970年由来自巴塞尔的艺廊创办人成立,现今为全球一致推崇的国际艺术交流平台。每年于巴塞尔、迈阿密海滩、香港及巴黎举行的艺术展会,演示了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最高水平。四大展会各有其地区性意义,可从参展艺廊、作品展出及与当地文化组织于同期合办不同类型内容的艺术活动反映出来。巴塞尔艺术展透过拓展全新数码平台以及多项全新计划如《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Art Basel and UBS Global Art Market Report)。巴塞尔艺术展的全球媒体合作伙伴是《金融时报》。请浏览artbasel.com参阅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