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于2025年1月21日在M+举行的「电影修復何以重要?蒂达史云顿与唐书璇对谈」 。 从左至右:M+ CHANEL流动影像主策展人苏筱琪、唐书璇及蒂达史云顿 。 图片由CHANEL提供

2025年1月24日

M+呈献演员蒂达史云顿与导演唐书璇对谈 并宣布推出由CHANEL支持的「M+修復」 旨在保育香港电影文化历史

Day2talk-final 3

于2025年1月21日在M+举行的「电影修復何以重要?蒂达史云顿与唐书璇对谈」 。 从左至右:M+ CHANEL流动影像主策展人苏筱琪、唐书璇及蒂达史云顿 。 图片由CHANEL提供

M+呈献演员蒂达史云顿与导演唐书璇对谈 并宣布推出由CHANEL支持的「M+修復」 旨在保育香港电影文化历史

位于西九文化区、亚洲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于2025年1月21日举办「电影修復何以重要?蒂达史云顿与唐书璇对谈」,两位讲者就电影文化历史和创新的深远意义展开引人入胜的对话。是次在M+大台阶举行的特别活动是重大的里程碑,M+在席间宣布推出与CHANEL合作的新项目「M+修復」,旨在保存香港丰富的电影遗产。

对谈由M+ CHANEL流动影像主策展人苏筱琪主持,邀请史云顿和唐书璇一同探讨电影本身及其制作过程的变革力量,并分享她们作为导演、观影者以及电影爱好者的心路历程。史云顿和唐书璇亦在对谈中反思电影遗产与修復的哲学意义,特别聚焦于保育历史与推动创新之间的微妙平衡。此外,两位讲者谈及亚洲电影的非凡意义,以及女性在电影史上居功至伟。

香港导演唐书璇当年初执导即风靡国际,她的首部作品《董夫人》(1968)是香港最早在主流影业以外制作并独立发行的电影之一。唐书璇此后还拍了三部电影,包括《再见中国》(1974)、《十三不搭》(1975)和《暴发户》(1979)。

着名演员蒂达史云顿以其百变姿态和多才多艺着称,从低成本独立电影到国际卖座鉅片,皆演出惊艷。她卓越的戏剧生涯包括早期合作的艺术电影,以及多项获奖演出,其中包括奥斯卡金像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史云顿勇于与当代电影界中力求破格创新的导演合作,彰显她在这个时代中的与别不同。演艺成就外,史云顿亦致力推广电影修復和保存工作。

「M+修復」在2023年7月启动,属M+与CHANEL三年伙伴合作的项目之一,旨在颂扬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前卫实验和创新拍摄技术。香港电影新浪潮在1979年兴起,多位领军人物如谭家明、翁维铨、严浩和方育平等人,从欧洲艺术电影、荷李活和美国独立电影中汲取灵感,为亚洲电影文化带来深远影响。

为了彰显这段百花齐放的香港电影历史,M+即将开展九部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修復工作。其中三部作品,包括唐书璇的《董夫人》(1968)、翁维铨的《行规》(1979),以及谭家明的《爱杀》(1981)将于2025年完成修復,并于各大国际电影节作首映。每部作品分别代表了与香港主流电影截然不同的创新风格。《董夫人》是香港最早自资制作并独立发行的电影,并且是自1979年兴起的香港新浪潮的先驱。这部电影在制作、剪辑和摄影方面都独具特色,在电影创新和实验方面开风气之先。其后,包括翁维铨和谭家明等人的新一代电影制作人传承这种革新精神,开闢出自己的道路,促成了后来被称为香港新浪潮的兴起。

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强调M+致力保存电影文化历史的承诺:「『M+修復』的开展,是我们履行保存香港电影遗产之使命的重要一刻。在CHANEL的慷慨支持下,我们确保这些不可或缺的文化作品得以继续教育和启发当代观众。修復这些划时代的电影,不仅作保存之用,更体现了我们尽心竭力为香港电影遗产注入活力,吸引将来一代的观众。」

CHANEL全球文化艺术负责人Yana Peel强调CHANEL支持「M+修復」背后的愿景:「『M+修復』保存了香港丰富的电影文化遗产,颂扬其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使之能在未来被全球观众欣赏。此项目传承弘扬电影制作人的创意与创新精神,凸显女性对亚洲地区电影历史的重大贡献。」

M+ CHANEL流动影像主策展人苏筱琪阐述了香港新浪潮对本地电影史的重要意义:「香港电影新浪潮是举足轻重的关键时刻,当时的本地电影人凭藉大胆实验和创新技术,为电影创作掀起一场变革。我们很高兴能透过『M+修復』展开全新旅程,让观众认识这些破格的作品,同时促进具批判精神的论述,讨论香港电影对当代视觉文化历久弥新的影响力。」

关于蒂达史云顿

蒂达史云顿(1960年生于英国)曾出演多部电影,从低成本艺术片到国际卖座鉅片,皆演出惊艷。她的戏剧生涯始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首部参演的剧情长片为戴力詹文执导的《浮世绘》(1986)。在1994年詹文猝然辞世之前,两人曾合作多达七次。史云顿的演员生涯中亦曾与多位名导合作,包括艾慕杜华、韦斯安德逊、奉俊昊、高安兄弟、鲁卡加达连奴、祖安娜荷格、占渣木殊、阿比查邦韦拉斯塔古等。

史云顿获奖无数,包括凭东尼格莱的《敌对同谋》(2007)勇夺奥斯卡金像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女配角。翌年,她参演高安兄弟的《CIA光碟离奇失窃案》(2008),获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其后,她亦在莲妮南斯执导的《我儿子是恶魔》(2011)获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提名。2020年,史云顿于第77届威尼斯影展荣获终身成就金狮奖,同年被《纽约时报》评为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演员之一。

在银幕以外,史云顿致力筹办艺术电影展览,并与电影制作人麦克卡辛斯合作推动苏格兰的流动影院。2022年,她获颁国际电影资料馆联盟年度奖,以表扬她在保存电影遗产、公开支持电影资料保存工作以及推广修復电影上的贡献。

关于唐书璇

唐书璇(1938年生于香港)在香港长大,于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毕业。她初次执导的长片《董夫人》(1968),是最早在主流电影业以外制作并独立发行的香港电影,也是首部在罗迦诺电影节作欧洲首映并入围剧情长片竞赛后、因口碑载道而得以一连数月在法国戏院作商业放映的香港电影。此后,她还拍了三部电影,分别是《再见中国》(1974)、《十三不搭》(1975)和《暴发户》(1979),并创办了电影杂志《大特写》,该杂志在1975年创刊、1978年停刊,是《电影双周刊》的前身。唐书璇在1979年移居美国。

关于M+

M+是亚洲的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致力于收藏、展示与诠释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的视觉艺术、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以及香港视觉文化。滨临香港维多利亚港的M+大楼由世界知名建筑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联同TFP Farrells和奥雅纳设计,总建筑面积达65,000平方米,设有三十三个展厅,还有学舍、流动影像中心、研究中心、天台花园,以及其他举办活动和节目的空间。M+幕墙是全球最大的LED屏幕之一,每晚以香港天际线为背景展示委约作品。M+的永久馆藏来自亚洲及世界其他地方,横跨不同领域,当中的M+希克藏品,论丰富程度是全球数一数二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M+今天已是研究和展示当代视觉文化的枢纽,致力启发大众的思考及好奇心。

关于西九文化区

西九文化区滨临维港,佔地四十公顷,不仅是香港最新的文化旅游地标,更是全球最具规模、 最富雄心的文化枢纽之一。区内设有众多地标式文化艺术设施,包括世界级博馆 M+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设计匠心独运的戏曲中心和自由空间等表演艺术场地、佔地十一公顷的艺术公园和海滨长廊,以及兴建中的西九演艺中心。

西九文化区每年倾力呈献约千场展览、表演、节目和活动,致力为新晋及享誉盛名的艺术家提供重要平台。西九文化区每年吸引过千万名访客,增强了香港的文化影响,更巩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定位。

关于CHANEL文化基金

CHANEL文化基金(CHANEL Culture Fund)积极培育能量充沛的创作者与创新者网路,推动塑造全球文化的理念。核心计划包括CHANEL的艺术合作伙伴(CHANEL’s Art Partners),襄助机构领导者开展突破性长期专案,为文化景观挹注活水;「CHANEL Next Prize」则为艺术家提供资源与指导,助其实现未来愿景;另一项常态性播客系列「CHANEL Connects」力邀跨领域、跨世代和跨地域思想领袖共同畅谈并深入探讨当代重大议题。

从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MCA Chicago)的新锐策展人到首尔三星美术馆(Leeum Museum of Art)的顶尖生态学家,抑或是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开创新格局的艺术家,以及英国电影协会(British Film Institute)中最优秀的导演皆囊括其中,CHANEL文化基金推崇大胆创新,构建美好未来。

更多新闻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