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2021年10月22日 / 文森‧布羅凱爾

手隨心動:文森.布羅凱爾談繪動M+

照片中可見筆記本中三格乘六格的分鏡圖,以特寫展示一個男人用繩把長杆綁起來的過程。筆記本簿放在方格表面上,旁邊有幾支黑色筆。

布羅凱爾為M+委約作品《博物館是怎樣建成的》所畫的草圖

2019年,M+委約法國藝術家文森.布羅凱爾創作一連十集、各長一分鐘的動畫,以記念M+大樓的開幕與其興建過程。製作這些動畫須對場地有深入了解,並精準地呈現大樓建築特色,而餘下的部分,則靠布羅凱爾以想像力自由發揮。以下他細述其繪畫美學的演變和手繪精髓,分享他對人與環境的關係的看法,並拆解他如何以直觀方式從M+大樓的細節發掘驚喜。

跨邊越界

繪畫令我着迷的地方,在於其簡約的手法,亦即洗練的線條。我在一些作品中詰問和諷刺科技、網絡和介面的運作。我認為以最原始、最簡單的工具去探討這些議題會很有趣,例如像繪畫這樣簡單的媒介。我喜歡這種隨興的創作方式,並希望探索它在視覺上的感官效果。我用以創作的不同媒介通通跟繪畫有關,包括動畫、壁畫、錄像裝置,甚至現場展演。

照片中可見一幅繪在低矮建築物白色外牆上的壁畫。建築物左下方有一幅長方形的黑白圖畫,當中可見一潭平靜的水,四周有岩石環繞。建築物底部畫了一條幼長的繩子,一路延伸到屋頂,並以滑輪運送東西到長方形照片之上。細小的人物繪在畫中不同地方,監督樹木、岩石、雲朵經過滑輪的情況,看似等待上述東西加入長方形內的風景之中。

在法國里昂公共項目《Continuum》(2018)中,細小的人物陸續將岩石、樹木和雲朵放進風景中

小時候,我常常製作漫畫小書;上到高中,我學會了寫實的畫風。大學時代,我繼續畫畫,並開始對當代攝影和現代藝術產生興趣。臨近畢業,我愈來愈鍾情於插畫、平面設計和字體設計,並領悟到意念比技術更重要。這是我創作的轉捩點:我回歸繪畫初時僅用黑白線條、更為隨興的風格。

修讀藝術期間,我在坐得離老師較遠時,會憑直覺畫些小小的圖畫。這些圖畫集合了一些意念、趣怪金句和荒誕情境,畫在我的素描冊內或筆記的周圍。例如上藝術史課,我會在筆記簿邊沿畫畫。有趣的是,這些隨心的寫寫畫畫,逐漸由邊沿走進我創作的中心,在不同媒介萌芽生根。

照片中有兩幅繪圖。左方繪圖以黑筆繪在白色表面,當中一個男人將圓形扔向紙張右方。右方繪圖以白筆繪在黑色表面,顯示左方繪圖中圓形的投擲軌跡。

在布羅凱爾的雙聯畫《Comet Throw》(2017)中,人物的動作令圓形脫出了頁面

我接觸動畫是在史特拉斯堡的工作坊,當時的導師是一位平面和動態設計師。工作坊的重點不在於教授技巧,而是建構別具風格、短小精悍且視覺感官強烈的創作。技法真的是靠自己摸索出來。我開始以畫畫和Photoshop軟件,再配合動態、節奏、循環和聲音種種元素創作有聲短片。僅僅這樣,繪畫已像有了生命。我頓時發現,動畫這種媒介正是我該繼續探索的。

畢業後,我花了些時間學習製作動畫的技巧。現時,我會視乎不同項目決定用何種技術,但我仍然保留原始精神,創作簡單的動畫或動態圖。我喜歡先在紙上畫畫,保留手繪痕跡,然後再用電腦將它變成動畫。我喜歡手作的質感。

說到繪畫,螢幕的重要不下於紙張。插畫離開紙張,進入新的空間和語境,是很美妙的一回事。我認為藝術家的工作是探索不同媒介,甚或以此為靈感來源;我很快發現,螢幕和網絡是趣味盎然的空間,值得一再探索。例如在我的作品《Progressbar》(2013)中,你會看到當中影片的進度條被一部拖拉機拉着前進。這是一部關於影片的影片,探討螢幕和網站是甚麼樣的事物,質問我們到底在瀏覽甚麼。

照片中可見房間一角有一個大盆栽,而它的前方放了一台平面電視。螢幕上的黑白動畫如同透視圖,描繪盆栽的內部。當中長長的電線恍如樹根,從盆栽邊沿的螢幕頂部向下延伸。在植物動畫周圍站了幾個頭戴安全帽的男人,正在使用耙子、拖拉機等不同工具。

2014年,《Micro Mondes》(2014/2017)在巴黎政治大學當代藝術獎的展覽展出,此錄像裝置展露一個盆栽的內裏乾坤,當中的情景天馬行空

過往數年一路創作,我發現自己喜歡運用幽默和誇張的手法,呈現人類不斷開發創造的習性,而這種習性是源於他們放縱、矛盾和自大。我想這是迷信科技的後果,而我的插畫和動畫中也有種拉鋸的意味,呈現了兩難的局面。這是夢幻詩意,抑或挖苦批評?

這些作品表達的,是對我們身處的世界的看法,探討人跟環境的關係是如此矛盾複雜:我們不斷破壞環境,而又建造人工的東西;也有不少將荒謬視為正常的情況。而我畫作,正是以尋常不過的方式,去展示荒謬誇張的情境。我喜歡這種反差,並希望能藉此讓觀眾自行思索。

黑白草圖中,可見以密集灰色橫線畫成的天空,中央有一個白色圓形。右下角可見三個細小的男人,他們頭戴安全帽,推着一個以密集灰色橫線畫出的圓形,彷彿是天空缺了的一塊。

在布羅凱爾的墨水紙本繪圖《Drag and drop》(2015)中,畫中人物正嘗試填補缺了一塊的天空

重構博物館

2016年,龐畢度藝術中心委託我創作《Muséiformes》網上短片系列。我決定聚焦於龐畢度中心的建築,而非其館藏。這個系列共有十集,因此我挑選了十間著名博物館為主角,當中有巴黎和梅斯的龐畢度中心。我的意念是顯示如何能以簡單方式把各間博物館建起來,並把這種有啟發性的手法淋漓盡致地發揮。這是我首個有關建築的項目,現在它愈來愈頻繁出現在我的創作之中。談論建築,其實也是反思當代文化,以及我們跟空間和周圍環境的關係。

照片中可見十三幅排成格狀的草圖,展示一個扁平長方形變成一座具有弧度的管狀建築物的過程。

西九龍站充氣展開的草圖。此建築物為M+附近的基建設施之一,出現在M+的《博物館是怎樣建成的》之中

當然,對我來說,博物館就是其建築。然而,我視它為一個變動不居的平台,藝術品和藝術家在當中川流不息,會議、展演和講座不斷上演,某程度上是世界的縮影。

這次M+的項目,我有整整十集去描繪一座博物館。首先理解博物館如何建造,再逐步解構,對我的創作幫助甚大。我認真鑽研它的建築、研究整個西九文化區、在網上找尋它在八九十年代的舊照、找來它的地圖研究地形。對我而言,對博物館的環境和背景有所了解非常重要:我要知道它的位置、它身處的是填海地,以及西九文化區是怎樣的一個地方。

照片中的男人正用手提電話拍攝一塊放在乾枯草地上的正方形新鮮草皮。這個男人戴眼鏡,身穿圓領短袖汗衫,腳上穿了靴子,手中拿著攝影機和色彩明亮的綠色安全背心。背景右方有一排棕櫚樹,樹的周圍有欄杆環繞。背景左方可見一條步道和海港景色。

2019年,布羅凱爾到西九文化區實地考察。攝影:蘇浚

香港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地方雖小,但建築物卻十分巨型,令我為之驚嘆。這種對比隨處可見:大廈竹棚、當代建築和自行搭建的結構。城市規劃也充滿張力,森林裏陡然冒出摩天大樓,令人嘖嘖稱奇。這座博物館是龐然大物,同時將當代風格設計糅合傳統,實在是獨樹一格。皆因大型博物館很少使用陶瓦,這令我尤感興趣。外牆碩大的LED螢幕,也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的敘事是從細節出發,逐集擴展至整座建築。一開始,我們看見工人施工,卻不知他們在建造甚麼。到第四和第五集,大樓結構會徐徐展現。我着意描繪大型桁架、縱向大樓等結構,以及陶瓦等細節。對我來說,這些大大小小的元素都能代表M+。

另外,我亦將焦點集中在一個角色身上。這個角色與其說是建築工人,不如說是一個嚮導,拉着我們的手遊覽工地,同時參與施工。我常常說他就是我,因為想像自己身處其中相當有趣。他就像是我在下意識狀態繪畫的自畫像。

博物館是怎樣建成的:第五集
博物館是怎樣建成的:第五集
1:12

博物館是怎樣建成的?在十步中的第五步,我們出動了大鐵球

這次創作的困難是要在現實元素和奇幻想像中取得平衡。有時免不了取捨:是否一定要向觀眾展示某些建築特點,還是應再天馬行空一點?有時候,側重點會放在視覺效果多於對建築技術的刻畫。我希望影片能給予觀眾輕盈流麗、一氣呵成的感覺:繩子一拉,所有事物就立即就位。用墜落的大鐵球為M+縱向大樓充氣,是我最得意的一幕。

我覺得音效確實為插畫賦予生命,極具真實感的聲音亦跟簡單的黑白線條形成對比。我用家裏的小物件錄製了很多聲響,有些則取自聲音資料庫,觀眾或可隱約分辨。有些時候,大型機器的聲音其實用一些微小物件發出的。這些聲音開啟了一個魔法世界,啟發我的無窮想像。

繪圖中可見一行行整齊排列的雲朵、樹木和岩石。在畫面中央,一個頭戴鴨嘴帽、揹着背包的細小男人跨過兩塊岩石。

在墨水紙本作品《Flattening》(2019)中,布羅凱爾將風景拆解成各種細小元素

我喜歡將自己稱為一個好奇的人,而非專家。這樣我就可以天真之心觀看事物。塑造這些建築的構想,純粹來自素描和觀察。深入察看,留意它的形狀,然後想像「它可以是甚麼材質?」我喜歡以簡單、直觀的方式創作,情況就像是你跟人初次見面,自動會跟對方握手。這是自然而然發生,就像魔法。

本文整理自文森.布羅凱爾與M+設計及建築主策展人Ikko Yokoyama和資深數碼內容製作人蘇浚的對談。除另有標註,所有圖片均由布羅凱爾提供。

藝術家文森‧布羅凱爾來自斯特拉斯堡,常與畫廊和博物館合作創作繪畫、動畫、裝置等。其作品曾於多個地方展出,包括威尼斯雙年展HyperPavilion、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梅斯龐畢度藝術中心、上海西岸藝術中心、巴黎XPO畫廊、巴黎政治大學當代藝術獎、馬賽的Paréidolie當代繪畫展、南特藝術博物館、 紐約流動影像博物館以及邁亞密的HyperSalon聚會。他先後於洛里昂歐洲高等藝術學院、萊茵高等藝術學院修讀藝術與平面設計。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