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本网页已自動翻译成简体中文。

2023年6月15日 / 林立伟

把动物园搬进博物馆

一个男人站在一个设有白色墙壁和木地板的展厅,身后的墙上放了两件写有简体中文字的艺术品。

王卫与其于「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展览展出的作品《你知道吗? 》(2011)(左)和《小知识》(2011)(右)

王卫的画作《小知识》就如中国常见的科普知识宣传栏,从不同角度观看,会看到不同影像;他借此呈现独特的视觉实验,探讨人的感官认知。

苏轼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容庐山从不同角度去欣赏,面貌风情各有不同。原来画作也可以是这样。 王卫创作的绘画《小知识》十足是一个视觉游戏装置。他在画板上画了三个带黄边的红色中文字,然后在上面竖起一排木片,左右两面均画有图像,故观众从不同角度观看,会看见三个完全不同的画面,从左侧向右看是一只咆哮的猛虎,从右侧往左看则是一对小熊猫,站在画的正面看,则会看到「小知识」这三个简体中文字。

王卫谈《小知识》
王卫谈《小知识》
1:31

与其他「后感性」小组的艺术家一样,王卫的创作以空间、影像和媒介的实验为中心

视频文稿

王卫:这个作品实际上复制了动物园里面有一段科普知识宣传栏。我们看到的这个讯息,大多数的时候它不是单向,它像是多面向的。因为它是这样的结构,延伸为一个你能看到多少,取决于你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上。

作品本身那个空间的意识比较强,都会去考虑到观众流动的……他观看的这一种过程、一个路线,什么这样。你是走啊,你在那里走着参观,你不会在那儿一动不动吧?

大概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他们建的。所以可能当时比较吸引我的,就是宣传栏的造型,有一种社会主义的一种美学,很有限度的一种装饰,中国传统的这样的一个框,但好像又被简化了很多。从那个时期开始是对这种有些意识型态上的一些东西,一些控制、被控制这样的,我可能在作品中涉及得越来越多了。动物园的这一种装饰元素,把它放到一个展厅里的时候,它对这个环境和语境都已经改变了。那可能我这个时候实际上想说的,可能就有另外一些东西。

逛动物园是过去北京人的闲暇活动,1972年生于北京的王卫有不少作品的灵感都来自北京动物园,例如2007年复制动物园环境的《没有动物的动物园》,2013年临摹北京动物园非洲龟展区壁画的《自然史VI》,以及2015年重现狒狒笼舍内的风景画的《两个房间》。据他说,一些作品中出现北京动物园的元素,是因为他刚好生活在这个城市,去做实地研究比较便利,「而且也确实每次去动物园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小知识》复制了他在北京动物园所见那种科普知识宣传栏。这种造型的宣传栏大概是1950、1960年代建造,他深受这种带有简约装饰的造型吸引,觉得当中有一种朴素的社会主义美学,又有经简化的传统中式框架元素。

绘画有着橙色的边框,呈现「小知识」三个简体中文字。

不论从左边看还是从右边看,《小知识》都带给你视觉错角,展示不同的动物。可是,从前方看的话,就只能看到「小知识」的简体中文字,让人想起在教科书或动物园中出现的字句

从左边观看一幅画,当中有着橙色边框,还有一只正在咆哮的老虎。

从左边观看,你会看到一只老虎。 「作品本身的一个空间意识是比较强,你都会去考虑到观众流动的,他观看的这样的一个过程、一个路线。你是走啊,你在那儿走着参观啊。你不会在那儿一动不动吧?」王卫说

从右边观看一幅画,当中有着橙色边框,还有两只小熊猫。

从右边观看,你会看到两只小熊猫,而那一排排的木板,令动物看似被困在笼中

绘画有着橙色的边框,呈现「小知识」三个简体中文字。

不论从左边看还是从右边看,《小知识》都带给你视觉错角,展示不同的动物。可是,从前方看的话,就只能看到「小知识」的简体中文字,让人想起在教科书或动物园中出现的字句

从左边观看一幅画,当中有着橙色边框,还有一只正在咆哮的老虎。

从左边观看,你会看到一只老虎。 「作品本身的一个空间意识是比较强,你都会去考虑到观众流动的,他观看的这样的一个过程、一个路线。你是走啊,你在那儿走着参观啊。你不会在那儿一动不动吧?」王卫说

从右边观看一幅画,当中有着橙色边框,还有两只小熊猫。

从右边观看,你会看到两只小熊猫,而那一排排的木板,令动物看似被困在笼中

绘画有着橙色的边框,呈现「小知识」三个简体中文字。

不论从左边看还是从右边看,《小知识》都带给你视觉错角,展示不同的动物。可是,从前方看的话,就只能看到「小知识」的简体中文字,让人想起在教科书或动物园中出现的字句

从左边观看一幅画,当中有着橙色边框,还有一只正在咆哮的老虎。

从左边观看,你会看到一只老虎。 「作品本身的一个空间意识是比较强,你都会去考虑到观众流动的,他观看的这样的一个过程、一个路线。你是走啊,你在那儿走着参观啊。你不会在那儿一动不动吧?」王卫说

从右边观看一幅画,当中有着橙色边框,还有两只小熊猫。

从右边观看,你会看到两只小熊猫,而那一排排的木板,令动物看似被困在笼中

绘画有着橙色的边框,呈现「小知识」三个简体中文字。

不论从左边看还是从右边看,《小知识》都带给你视觉错角,展示不同的动物。可是,从前方看的话,就只能看到「小知识」的简体中文字,让人想起在教科书或动物园中出现的字句

从左边观看一幅画,当中有着橙色边框,还有一只正在咆哮的老虎。

从左边观看,你会看到一只老虎。 「作品本身的一个空间意识是比较强,你都会去考虑到观众流动的,他观看的这样的一个过程、一个路线。你是走啊,你在那儿走着参观啊。你不会在那儿一动不动吧?」王卫说

从右边观看一幅画,当中有着橙色边框,还有两只小熊猫。

从右边观看,你会看到两只小熊猫,而那一排排的木板,令动物看似被困在笼中

在1970至1980年代的中国,宣传栏是带有浓厚社会主义色彩的意识形态和信息传播工具,广设于各大公共场所,是政府和企业单位等用来宣传政策和公告事项的手段,这种单向的信息流动,无疑代表了绝对的知识支配权。王卫则以视觉实验瓦解了这一支配权,如他所说:「我们看到的这个信息,大多数时候它不是单向,它实际上是多面向的,因为它是这样的一个结构,引申为你能看到多少,取决于你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上。」

此外,王卫在他的宣传栏中所画的,是与政治无涉的老虎和小熊猫,颠覆了一般宣传栏那种传播意识形态的作用。

旧日中国人围聚在宣传栏阅读信息、谈政治、聊时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在今天资讯科技发达的世代,信息传播靠手提电话就能做到,宣传栏已是过时的传播手段。把动物园科普知识宣传栏的这种装饰元素放到博物馆展厅里,它所处的环境改变了,脱离了原本的脉络,如王卫所说:「那可能我这个时候实际上在说的,可能就有另外的一些东西了。」

本文于2023年5月24日首刊于《明报》,现经编改及翻译发布于此。原作者:林立伟;编改:网络编辑梁仲汶。

除另有标注,所有图片:王卫,《小知识》,2011年,塑胶彩木板,M+ 希克藏品(捐赠),香港,© 王卫

林立伟
林立伟
林立伟

林立伟是M+资深编辑。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