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2023年9月25日 / 譚雪凝

內觀省察 砥礪前行

一人站在展覽中一道藍色的L型牆壁前,牆上可見白色的「希克獎2023」字樣和五個正在播放影片的螢幕。

「希克獎2023」展覽現場,攝影:梁譽聰,圖片由M+提供

「希克獎2023」展覽策展人譚雪凝撰文分析六位入圍藝術家的藝術實踐及展出作品

兩年一度的「希克獎」旨在頌揚大中華地區的傑出藝術創作。今年為第二屆,六位入圍藝術家——范加苗穎王拓謝南星楊沛鏗于吉以各具特色的創作實踐,探索過去三年我們生活中錯綜複雜的時空狀態。從新冠疫症大流行、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趨於緊張,到人工智能飛速發展,我們的日常生活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中揭示出社會鮮為人知的面貌。今次展覽嘗試梳理入圍藝術家創作背後的思緒,理解他們如何探討上述議題並思考當代藝術如何推動我們在這動盪時勢中砥礪前行。

在新冠疫症肆虐全球之前,旅行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事。星期五傍晚登上客機,就可以享受一場周末之旅。在全球藝壇,藝術家、策展人和收藏家無時無刻穿梭世界各地,出席展覽、雙年展、研討會等活動,互相交流。疫症蔓延之時,出入境口岸關閉,全球進入封鎖狀態,社交與經濟活動大大受限。自在交流、流動遷移的世界似乎不再,隔閡藩籬卻變成新常態。

長方形的展廳設有白色牆壁和木地板,當中可見幾件雕塑作品,其中三件放在地上,其他剛嵌入牆中或掛在牆上。其中最近鏡頭的雕塑形如一個櫃子的骨架,上面掛着玻璃球和黃灰色的樹脂。一個螢幕懸在天花板上,正在展示一個影片。

范加於「希克獎2023」展出的作品,攝影:梁譽聰,圖片由M+提供

范加和楊沛鏗的創作探討隔離背後的體制和文化親緣的概念。范加在《Sites of Wounding: Chapter 2》(2023)中聚焦香港原生樹木土沉香。土沉香是名貴香料沉香的來源,而沉香的形成,則是從樹幹受到真菌入侵或外部損傷後分泌出帶有香味的樹脂而來。由於香港昔日為運輸沉香的重要港口,故這個城市由此得名。范加由香港到越南源溯土沉香與這兩個城市的文化與經濟淵源,將受傷的觀念與人體內部或他所稱的內在創傷扣連起來。透過進一步追溯植物遷徙的軌跡與轉瞬即逝的特質,作品訴說出香港的身分,以及人即使在步履不停的生活中,仍能與自己的文化背景保持關聯。《Sites of Wounding: Chapter 2》延伸了《Chapter 1》運用馬氏珍珠貝(又名阿古屋貝)進行創作的手法,反映范加繼續嘗試運用非人類生物呈現社會和文化創傷,以建立一套有關歸屬感的敘事。

展廳設有白色牆壁和木板,當中有一棵樹被灰色的帶子斜斜吊起。房間的一側可見凹下去的長方形,當中展示着一幅橫向的長形紙本作品,白色的紙上帶有茶漬,形成窗戶的形狀。

楊沛鏗於「希克獎2023」展出的作品,攝影:梁譽聰,圖片由M+提供

在本次展出中,楊沛鏗以《隊》(2023)及另外三件作品,重現在入境關口排隊等候進入隔離酒店的經驗,邀請觀者親臨這個短暫但受處處嚴格管制的環境,當中隱藏的細節營造出一種情感和行為體驗。從《紅光明》海報到被捆綁吊起的發財樹、蘑菇燈,藝術家把人受困室內尋求慰藉又倍感沮喪的矛盾心情展露得淋漓盡致。這一體驗令我們可審視在疫症大流行期間所受的種種管制和隔閡,但也正是這些管制讓人加倍留意日常生活和周遭環境中的細枝末節。

這種對於日常生活的覺察,在謝南星和于吉的創作中也有跡可尋。兩位藝術家曾經接受正統的繪畫和雕塑教育,在鑽研這兩種藝術的創作技法同時,亦力圖突破。他們的創作並非在想像出完作模樣後循序漸進地將之實現,而是不斷與創作媒介及生活經驗進行對話。

三幅抽像畫排成一列,掛在淺紫色的牆上。左方和右方的畫主要是藍色和灰色;中間的畫則以紅、藍、白為主。

謝南星於「希克獎2023」展出的作品,攝影:梁譽聰,圖片由M+提供

謝南星認為繪畫創作不僅是基於藝術歷史遺存或囿於令觀者共鳴的共同現實。在他的畫作中,物件的形象往往模糊不清,題材圖像被弱化,令人無法從畫面梳理出清晰的敘事線索。《剔牙之歌》(2022)遠非對荷蘭文藝復與畫家老彼得·勃魯蓋爾作品《盲人引領盲人》(The Blind Leading the Blind,1568)的重新詮釋。該作是勃魯蓋爾結合《馬太福音》中盲人帶領盲人走路的寓言以及象徵手法畫成,影射十六世紀歐洲經歷的社會變革。謝南星則在《剔牙之歌》中運用高飽和度的灰、紫、紅色調,以及粗獷的筆觸和兀突的線條輪廓,畫面滿是無可辨認的面孔、怪獸般的生物、下水道系統和一群即將跌落糞坑的鴨子。由此可見,謝南星在改造經典圖像元素的同時,故意避開具體有形的再現,以營造視覺上的戲劇效果和張力。至於作品的含意,則留待觀者根據各自的日常經歷和社會背景而得出。他不對繪畫語言作具象與抽象的二元劃分,這一手法傳遞出一種無可抒解的沮喪感和難以按捺的心理壓抑。

幾件雕塑和裝置作品在展廳中展出,展廳設有白色牆壁和木地板。右方可見一個巨大的黑色吊床,上面放着一堆堆瓦礫和工業廢料。左方可見五張圓桌,上面放着一件由混凝土製造的半身雕像。吊床附近亦放了另外兩件雕塑,其中一件置於房間的角落,看似被綑綁着的雙腿。另一件則由鋼筋纏繞而成的球體,表面附有混凝土雕塑。

于吉於「希克獎2023」展出的作品,攝影:梁譽聰,圖片由M+提供

于吉亦重新思考雕塑的語言,擺脫東西方藝術史中具象和抽象的造型分類。本次展覽展出的三件《石肉》系列作品,是她在2018至2021年間創作的。她在創作中參考傳統佛教雕塑,但棄用正統的雕塑手法,以混凝土製造破碎的身軀,形態有如附上金屬盔甲和鋼筋的巨石,放在她從作品創作地一帶收集而來的廢棄傢俬上。她的雕塑含意不明,干擾各種文化、社會或政治象徵的解讀,反而這些殘軀能與所處的現實環境對話。

于吉大部份作品思考身體與空間的關係,裝置《疲倦的肋骨》(2019)顯示她將對三維空間的探索拓展到更廣闊的脈絡,觸及地方、記憶和日常。展覽中有一張特大的吊床,上面放滿在香港拾得的建築廢料。瓦礫間她的雕塑碎片有如顯示地質年份的化石。這件作品看來如此沉重,吊床幾乎碰到地面。于吉收集工業廢料並將之鑿出新形態的過程,是一場耗費工夫的實地考察,既重拾往昔,亦在一個前景未明、動盪無定的時代下將人們連結起來。她的作品見證了物質與軀體的極限,以及把她的雕塑與地方及其歷史扣連起來的事物。謝南星與于吉的作品均情感充沛,探求脆弱與韌性的交集與平衡,同時提出思考傳統媒介的新方法,並審視周遭世界。

一個幽暗的展廳當中,兩個螢幕正在播放影片,地上放有供觀眾使用的坐墊。左方的螢幕上,可見藍色背景中有一個人正在抽煙的男人。右方的螢幕上,可見一群身穿白袍的革命者。

王拓於「希克獎2023」展出的作品,攝影:梁譽聰,圖片由M+提供

過去三年的時間扭曲變樣,疫症大流行讓我們關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糾葛牽連,令我們得以評價歷史與當下。王拓在 《東北四部曲》(2018–2021)中提出人類生命、神話與歷史之間的微妙連繫,而苗穎的《桃源十二村》(2019–2023)則是對人類與數碼現實共存的及時反思。這兩件作品描繪出時代蛻變不定之中的平行世界,並表達出適應這些艱難困境的渴望。

《東北四部曲》是王拓歷時四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此作由四個獨立又相關的錄像組成,包括《煙火》(2018)、《扭曲詞場》(2019)、《通古斯》(2021)和《哭陣門》(2021)。該作的複雜敘事從當今社會中的農民工經驗出發,並與過去一世紀東北亞地區的歷史和分裂交織而成。錄像並置了不同地點、時代與文化元素,帶領我們領略檔案、虛構敘事、文學和電影片段背後的敘事。作品中反複出現的人物反映出王拓的「泛薩滿化」概念。這個概念是根據他長期研究薩滿儀式所得出的,意指具體之人的肉身進入無意識狀態後墮入歷史輪迴的體驗。王拓的作品並非籠統歸納歷史或直述時事,而是道出時間、空間和國族之間難以言喻的關連,強調錯綜複雜的歷史傷痕和真實生活經驗。

設有木地板和白色牆壁的展廳中,可見幾個六米高的木塔,每個塔上都設螢幕,播放着色彩繽紛的數碼動畫。

苗穎於「希克獎2023」展出的作品,攝影:梁譽聰,圖片由M+提供

反之,苗穎注視現實與數碼世界並存的當下和未來。她的多章節作品《桃源十二村》(2019–2023)構建出一塊中世紀魔幻之地。藝術家參考行為心理學家史基納(B. F. Skinner)的烏托邦小說《Walden Two》(一譯《桃源二村》),在這個實時模擬作品中運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貫徹實行意識形態教條和合符期望的行為,尤其是透過「社會牧羊人」監視被描繪成蟑螂的公民並維持社會秩序。這件作品的創作過程適逢人工智能的新近突破,特別是自然語言處理聊天機械人「ChatGPT」的出現,它在互聯網中收集資訊後生成擬人回應,由創作故事到按提問生成精簡回答,無一不可。苗穎的創作論及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科技應用,以批判角度審視社會信用評分制度作為政權操控社會的新形式。疫症大流行加劇了我們對科技的依賴程度,以應對保持社交距離的相關措施,而社交距離這一行為守則將永不會消失。科技企業與公營機構獲取資訊的範圍變得更廣,甚至可從我們的日常活動中收集數據。從這個方面而言,苗穎的作品不再是個假設,而是一個即將到來的平行現實,聚焦科技對人權和人性所造成的影響這個基本問題。

這個展覽的策展過程必然要考慮藝術家如何以創作實踐作為一種與此時此地息息相關的表達方式。即使出入境口岸現已重開,疫症的餘波仍在影響我們的心理和日常行為,而地緣政治的張力與衝突亦未見消弭之勢。六位藝術家透過創作表達出渴望藉充分理解這些創傷來重拾昔日,以及探索人、科技與文化共存的方式。當代藝術提供的不是解答,而是一些可能的方法,令大家可一起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們希望今次展覽能把這些對話,從大中華地區帶給廣大觀眾。

譚雪凝
譚雪凝
譚雪凝

譚雪凝是M+視覺藝術策展人。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