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On a black background are a few gradient colour patches that are soft-edged and irregularly shaped. The colour changes, for example, from white to blue and then purplish-red, or from black to brown and then yellow. The sizes and shapes of the black spaces between the patches vary.

郭城:
数字地球拓扑

郭城:
数字地球拓扑

2025年1月28日
现正展出
位置: 线上

一次网页按钮的点击是如何在物质世界中实现的?在《数字地球拓扑》中,艺术家郭城把单次点击引发的数据转输,以拓扑学方式视觉化成一场穿梭时空之旅,重新想像在几毫秒内跃过位于不同地域服务器的IP地址的过程。郭城以异想天开却发人深省的手法,从各IP地址向其位于地球内部的中心点“捏造”出一个扭曲的球形,象征点击一瞬时空的戏剧性压缩。广义上来讲,此作品指向数码时代时空体验的变形加速,激发观众对当代生活的深刻反思。

在压缩的地球内,艺术家邀请观众窥探如今盘踞在世界海床的海底光缆。该隐秘的海底通讯设置最初发明于1850年代,承载了全球大部分的数码通讯,是现今科技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艺术家透过这件作品试图揭开支撑着现代生活的数码流程和基础设施的神秘面纱,呈现出日常难以一见的复杂系统。

此外,观众可以下载本地浏览途经的IP地址而生成的数字地球,也可以探索档案库中随机展示的其他数字地球。除IP地址外,作品不会储存任何个人资料,以保障私隐。

郭城对于数码基础设施的研究亦在另一M+委约作品《成为涟漪》中体现,该作品正在专题展览“山鸣水应”中展出。如欲了解更多展览资讯,请参阅以下部分。

探索作品

郭城,数字地球拓扑,2025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郭城,数字地球拓扑,2025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郭城,数字地球拓扑,2025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郭城,数字地球拓扑,2025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郭城,数字地球拓扑,2025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郭城,数字地球拓扑,2025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郭城,数字地球拓扑,2025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郭城,数字地球拓扑,2025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郭城,数字地球拓扑,2025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郭城,数字地球拓扑,2025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郭城,数字地球拓扑,2025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郭城,数字地球拓扑,2025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艺术家介绍

郭城(1988年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主要透过雕塑、装置、录影、摄影等媒介,既有及新兴科技对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冲击与影响,以及置身其中的个体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他的作品围绕着行星视角下的泛人造物和基础设施展开,并结合人类世、(中国)网络等主题。郭城的作品常以雕塑或装置的形式呈现,他经常使用幽默又冷峻的形式语言,将宏大议题与看似随意的日常物品相连,为想像和讨论提供了批判性的视角。郭城近期个展包括“四方当代美术馆《公园》(2022)”及“魔金石太空《近乎无意》(2020)”;群展包括“M+《山鸣水应》(2024)”、“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时间的幼虫》(2024)”、“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2023)”、“成都双年展(2023)”及“UCCA Edge《集光片羽》(2022)”等。他曾获奥地利电子艺术大奖荣誉奖(2020)、数位地球学术奖金(2018–2019)、华宇青年奖评审团特别奖(2018)及生物艺术奖(2017)。

相关作品

关于数码委约项目
M+致力协助有意为视觉文化提出崭新架构和讨论的创意人,为他们提供展示其项目的平台。自2018年起,M+开始推出一系列数码委约项目,展示当代数码文化的各种面貌,指向迫切须要探索以及全新的研究方向。这些具实验精神、呈现于浏览器之上的作品,探索视觉文化与科技交会之处,涵盖数据视觉化、互动设计、游戏化及创意科技等范畴。

页顶图片:郭城,数字地球拓扑,2025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