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2024年1月4日 / 龍雲

視覺餘震:談「希克獎2023」展覽中楊沛鏗、王拓和苗穎的創作

圖中的前景可見幾棵椰子樹,背景則是一幢多層大廈,樓頂招牌寫着一行英文字,意思是「為了更光明的未來」。

楊沛鏗,《紅光明》,2019,噴墨海報, © 楊沛鏗,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當今生活中視覺資源的豐富程度非昨日可比擬。策展人龍雲從視覺表達的角度出發,探討「希克獎2023」展覽中楊沛鏗、王拓和苗穎的創作,看他們如何捕捉視覺素材,並將之糅合到關乎當下、過去和未來三個維度的敘述與創作中。

櫛比鱗次的LED街燈與戶外廣告,電影電視手機裏的萬千宇宙,迭代更新的虛擬遊戲世界皆能成為藝術創作的源泉。而藝術家對世界的理解和解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楊沛鏗的創作大多取材自生活,像是被颱風吹倒的大樹、旺角金魚街水族箱中的斑斕魚群,或是隔離酒店中永遠開着的微亮床燈。

本次展出的大型海報作品《紅光明》(2019)的標題,正源自保險公司的戶外宣傳標語:「For a brighter future」(為了更好的未來)。廣告牌屹立在尖沙咀天星小輪碼頭旁的星光行屋頂。由於地處香港旅遊熱門景點,這塊分外矚目的電子廣告牌曾佔據維多利亞港上空,循環播放了很長一段時間。

昏暗的房間中,有多個蘑菇狀的塑膠夜燈,還有一些形狀像珊瑚的事物。

楊沛鏗,《晚菇群(M+)》局部,2023,夜燈、轉換插頭,M+委約作品,2023, © 楊沛鏗,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對楊沛鏗而言,這種在日常中不斷重複的視覺經歷會讓陌生事物變得理所當然,從而不再讓人產生疑問。因此,將日常陌生化是他作品中一個較為顯著的特點。到了2019年疫情肆虐期間,昔日熙攘的街頭變得冷清,但滾動的廣告標語依然如常照亮維港。「For a brighter future」,這一充滿積極意義的字句在那刻顯得格外諷刺。因此,創作此作時,楊沛鏗特意採用香港隨處可見的貼街招手法,將海報不規整地貼到房間外牆的灰色建材板上,營造出臨時、粗糙的視覺效果。而另一件以排隊欄杆組成的作品《隊》(2023),則讓觀眾在海報的「光明指引」下排隊進入房間,重新體驗出入境時的心情。在剛剛經歷了全球疫症的當下,這兩件作品無疑回溯了我們共同的視覺經驗。

楊沛鏗特意採用香港隨處可見的貼街招手法,將海報不規整地貼到房間外牆的灰色建材板上,營造出臨時、粗糙的視覺效果。

如果說楊沛鏗的《紅光明》是借助視覺經驗來重塑當下,王拓的錄像作品《東北四部曲》(2018–2021)則是以歷史為媒介,理解此時此地的處境。2018年,農民工張扣扣為母復仇殺人案引發了社會對法律公平正義的激烈討論,被捕審判的場景、親友痛哭的畫面在各大主流報章、社交媒體上鋪天蓋地出現。王拓則試圖深入至這些刺激神經的影像背後,釐清崮中錯綜複雜的個體敘事,並以此為題材創作了四部曲中的首尾篇章《煙火》(2018)和《哭陣門》(2021),後續更延伸至東亞歷史事件,發展出《扭曲詞場》(2019)和《通古斯》(2021)。

一人站在昏暗的展廳中,身處幾個正在播放流動影像作品的螢幕之間。

王拓與他的展出作品於「希克獎2023」展覽現場,© M+,香港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一群人在塵土飛揚的郊野中行走,遠處可見很多樹木,還有灰濛濛的天空。

王拓,《哭陣門》截圖,2021年,雙頻道4K數碼錄像(彩色、有聲),M+ 新藝術委員會購藏基金購置,尚待完成收藏程序,© 王拓,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一個戴眼鏡的男人正在拉繩子。

王拓,《通古斯》截圖,2021年,單頻道4K數碼錄像(彩色、有聲),M+ 新藝術委員會購藏基金購置,尚待完成收藏程序,© 王拓,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人站在昏暗的展廳中,身處幾個正在播放流動影像作品的螢幕之間。

王拓與他的展出作品於「希克獎2023」展覽現場,© M+,香港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一群人在塵土飛揚的郊野中行走,遠處可見很多樹木,還有灰濛濛的天空。

王拓,《哭陣門》截圖,2021年,雙頻道4K數碼錄像(彩色、有聲),M+ 新藝術委員會購藏基金購置,尚待完成收藏程序,© 王拓,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一個戴眼鏡的男人正在拉繩子。

王拓,《通古斯》截圖,2021年,單頻道4K數碼錄像(彩色、有聲),M+ 新藝術委員會購藏基金購置,尚待完成收藏程序,© 王拓,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人站在昏暗的展廳中,身處幾個正在播放流動影像作品的螢幕之間。

王拓與他的展出作品於「希克獎2023」展覽現場,© M+,香港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一群人在塵土飛揚的郊野中行走,遠處可見很多樹木,還有灰濛濛的天空。

王拓,《哭陣門》截圖,2021年,雙頻道4K數碼錄像(彩色、有聲),M+ 新藝術委員會購藏基金購置,尚待完成收藏程序,© 王拓,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一個戴眼鏡的男人正在拉繩子。

王拓,《通古斯》截圖,2021年,單頻道4K數碼錄像(彩色、有聲),M+ 新藝術委員會購藏基金購置,尚待完成收藏程序,© 王拓,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人站在昏暗的展廳中,身處幾個正在播放流動影像作品的螢幕之間。

王拓與他的展出作品於「希克獎2023」展覽現場,© M+,香港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一群人在塵土飛揚的郊野中行走,遠處可見很多樹木,還有灰濛濛的天空。

王拓,《哭陣門》截圖,2021年,雙頻道4K數碼錄像(彩色、有聲),M+ 新藝術委員會購藏基金購置,尚待完成收藏程序,© 王拓,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一個戴眼鏡的男人正在拉繩子。

王拓,《通古斯》截圖,2021年,單頻道4K數碼錄像(彩色、有聲),M+ 新藝術委員會購藏基金購置,尚待完成收藏程序,© 王拓,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整個系列作品時間幅度橫跨百年,主要圍繞幾個重要年份所發生的事件和關鍵人物展開。除了張扣扣案件外,作品還著墨1919年五四運動中報國無門的青年學生郭欽光的境遇,以及鮮少被歷史書寫的1948年長春圍城戰。但王拓並非單純地重現歷史,而是在時空交錯的脈絡之間,巧妙穿插相關的民間神話、歷史典故和薩滿宗教儀式等影像,令作品變得更豐富和深刻。

不同於以往那樣將四部曲作為獨立的作品分開呈現,王拓這次在展覽中將它視為一個整體來考量。觀眾步入空間便會看到高低錯落、如山巒般環繞的七個屏幕,實驗音樂快慢不一的節奏在不同畫面中交替轉換,令人沉浸在王拓的視覺迷宮中。完整的敘事在這裏似乎變得不那麼重要,觀眾並不需要從頭到尾看完每部影片,就能立刻捕捉到恢宏又迷幻的歷史氛圍。背負相似命運的幾位主人公形象在不同故事中多次出現,這指向了王拓想要通過作品來討論的主題:在非線性的時空敘事中,按某種既定軌跡而不斷重複的歷史意味着甚麼?我們能否用宏大的歷史觀審視當下的矛盾和困境?

苗穎的創作都凸顯出網絡語言密集無序、極具張力和持續衍生的特點。

相較於前兩者對現實世界的探索,苗穎的作品《桃源十二村》(2019–2023)則聚焦網絡虛擬空間,那裏也是她創作概念成形和發展的地方。回顧苗穎不同階段的創作,我們也能從中發現互聯網文化的演變。從早期對GIF動圖、彈幕、鬼畜和直播等形式的借用和調侃,到最近用遊戲動畫探討技術和藝術關係的作品,她的創作都凸顯出網絡語言密集無序、極具張力和持續衍生的特點。從2019年開始,苗穎便和康乃爾大學計算機學研究員合作,在作品中運用機器學習的技術。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可見動畫場景,當中的紅色背景下有幾座奇怪的房屋。

苗穎,《桃源十二村,第二章:剩餘智能》截圖,2021至2022年,單頻道GPT-3編寫5K數碼錄像( 彩色、有聲),© 苗穎,圖片由苗穎提供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可見動畫場景,當中的美國西部小鎮散發着金光,還有一些發光的仙人掌。畫面遠處有一個人,像是飄浮在半空中。

苗穎,《桃源十二村,第二章:剩餘智能》截圖,2021至2022年,單頻道GPT-3編寫5K數碼錄像( 彩色、有聲),© 苗穎,圖片由苗穎提供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可見動畫場景,當中的灰色背景下,有一隻大怪獸和幾隻不明生物。

苗穎,《桃源十二村,第二章:剩餘智能》截圖,2021至2022年,單頻道GPT-3編寫5K數碼錄像( 彩色、有聲),© 苗穎,圖片由苗穎提供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可見動畫場景,當中的紅色背景下有幾座奇怪的房屋。

苗穎,《桃源十二村,第二章:剩餘智能》截圖,2021至2022年,單頻道GPT-3編寫5K數碼錄像( 彩色、有聲),© 苗穎,圖片由苗穎提供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可見動畫場景,當中的美國西部小鎮散發着金光,還有一些發光的仙人掌。畫面遠處有一個人,像是飄浮在半空中。

苗穎,《桃源十二村,第二章:剩餘智能》截圖,2021至2022年,單頻道GPT-3編寫5K數碼錄像( 彩色、有聲),© 苗穎,圖片由苗穎提供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可見動畫場景,當中的灰色背景下,有一隻大怪獸和幾隻不明生物。

苗穎,《桃源十二村,第二章:剩餘智能》截圖,2021至2022年,單頻道GPT-3編寫5K數碼錄像( 彩色、有聲),© 苗穎,圖片由苗穎提供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可見動畫場景,當中的紅色背景下有幾座奇怪的房屋。

苗穎,《桃源十二村,第二章:剩餘智能》截圖,2021至2022年,單頻道GPT-3編寫5K數碼錄像( 彩色、有聲),© 苗穎,圖片由苗穎提供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可見動畫場景,當中的美國西部小鎮散發着金光,還有一些發光的仙人掌。畫面遠處有一個人,像是飄浮在半空中。

苗穎,《桃源十二村,第二章:剩餘智能》截圖,2021至2022年,單頻道GPT-3編寫5K數碼錄像( 彩色、有聲),© 苗穎,圖片由苗穎提供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可見動畫場景,當中的灰色背景下,有一隻大怪獸和幾隻不明生物。

苗穎,《桃源十二村,第二章:剩餘智能》截圖,2021至2022年,單頻道GPT-3編寫5K數碼錄像( 彩色、有聲),© 苗穎,圖片由苗穎提供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可見動畫場景,當中的紅色背景下有幾座奇怪的房屋。

苗穎,《桃源十二村,第二章:剩餘智能》截圖,2021至2022年,單頻道GPT-3編寫5K數碼錄像( 彩色、有聲),© 苗穎,圖片由苗穎提供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可見動畫場景,當中的美國西部小鎮散發着金光,還有一些發光的仙人掌。畫面遠處有一個人,像是飄浮在半空中。

苗穎,《桃源十二村,第二章:剩餘智能》截圖,2021至2022年,單頻道GPT-3編寫5K數碼錄像( 彩色、有聲),© 苗穎,圖片由苗穎提供

流動影像作品截圖中可見動畫場景,當中的灰色背景下,有一隻大怪獸和幾隻不明生物。

苗穎,《桃源十二村,第二章:剩餘智能》截圖,2021至2022年,單頻道GPT-3編寫5K數碼錄像( 彩色、有聲),© 苗穎,圖片由苗穎提供

本次展出的近作《桃源十二村》是一個三章節作品,其背景設定在中世紀,但以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前沿為討論核心。《桃源十二村》借鑒了心理學家史堅納的著作《桃源二村》這部小說,故事講述如何通過改變和控制人類行為建立理想國度。而《桃源十二村》訓練和改變的是一個個人工智能模型而非人類。

它們在第一章節通過數據投餵接受實時訓練,成為引領桃源十二村和蟑螂村民的社會牧羊人。在第二章,它們已經能使用文字生成模型GPT-3編寫電影。而第三章,苗穎選擇回歸網站和手機應用程式,展現一個不受管控的人工智能世界。從受訓、為人所用到不受管控,三個章節展現了人工智能發展的基本路徑,也透露了苗穎對這項技術發展的擔憂。

在最後呈現的那個混沌人工智能世界中,苗穎把角色人物全部抹去,同時也抹去了故事本身,觀眾只可以看到閃光、攻擊、防守等遊戲通關中的視覺特效,似乎暗示世界最終只剩下後台不斷運行的機器和各處閃爍的亮光。整個作品採用簡單直接的遊戲視覺語言,以爆炸式持續生長的狀態來到觀眾面前。在大量色彩鮮艷和可愛明亮的卡通形象包裹下,《桃源十二村》的敘事直指一個未知的將來。

龍雲
龍雲
龍雲

龍雲是M+的視覺藝術助理策展人。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